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申请文化遗产岂能盲目跟风

http://www.hebei.com.cn 2013-08-28 17:31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中国区主席陈平做客“金沙讲坛”,讲述“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她透露,为了申遗,全国各个地方每年总共要花大约3亿元,呼吁各地应冷静看待世界文化遗产,不能为了发展旅游而盲目申报。(8月26日《成都商报》)

  据悉截止2013年6月,中国已有45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世界自然遗产10处,世界文化遗产28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3处。

  文化遗产,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历史见证,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更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产。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打造文化遗产航母,建设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长城,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已经成为了所有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与义务。

  在这种情况下,申请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将原本只属于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交由整个世界来共同保护,似乎成为了最好的选择。然而,如果申遗的目的不是为了传承和发扬,那么所谓的“申遗”就“变质”了,而文化遗产的湮灭也就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

  在申遗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而最主要的就是盲目跟风。打着“申遗”的幌子,务文化之“虚”,搞经济之“实”——为了标新立异、为了发展旅游、为了提高知名度,总而言之,“一切为了经济,为了一切经济”。而真正为了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传承进行申遗的是少之又少,这也是我们很多申遗项目屡屡受挫的关键所在——动机不纯,舍本逐末。

  毫无疑问,世成功申请界文化遗产,能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但是其本质还是为了文化传承,经济效应仅仅是其“附属产品”,而非主要目的。

  进而言之,“申遗”的盲目跟风要不得。文化遗产需要的是传承,是保护,是大众参与,是良性互动,为的也不是声名显赫,不是经济效益,不是国际标准,仅仅是一份希望,一份文化精髓的继承与发扬。

  真诚地告诫各级地方政府在申遗之前,不妨用统计的方法做一个比较,探究一下是否真的符合申遗的条件,申遗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申遗的内容是否经得起考究、经得起推敲,对文化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倘若存在这样优秀的文化传统,即使达不到申遗的标准,那么尽自己所能去传承去保护它又有何不可?付出总有回报。

  不妨借鉴伟人的一句话:这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同样也是你们的,是全人类的共有财富,不分民族和种族,不分国别和籍别,不分贫穷和富贵。让我们一起为文化航母的扬帆起航呐喊助威,愿华夏文明犹如阳光一般早日洒落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关键词:申遗,跟风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红网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