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北大农村学生占14%拷问城乡教育不公

http://www.hebei.com.cn 2013-09-03 08:45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长期以来,重点高校对农村生源比例一直闭口不谈。今年,北京大学首次公布了该校的农村生源比例:今年北大共招收3145名本科生,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为14.2%,较去年增长1.7%。(9月1日《京华时报》)

  名牌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近年来引起舆论热切关注,此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重点高校里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50%下降到20%左右。这已经让人惊叹了,但现实更加令人咋舌,北京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仅为14.2%,即平均每7名本科新生中只有1名农家子弟。即便这个低得可怜的比例,还是近年来不断增长的结果。据北大招办介绍,近两年,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以每年2到3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这就是说,在两年以前,北大的农村学生仅占10%左右。

  北大农村生源比例上升,应主要归功于国家的强制性政策。去年,国务院要求重点高校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投放1万名招生计划,今年,这一定向招生规模增加至3万名,覆盖所有国家级贫困县。

  但这显然远远不够。北大农村生源仅占14.2%、城市生源高达85.8%,折射出一条城乡教育鸿沟,拷问着高考不公、城乡教育不公,把城乡教育差距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城乡教育的巨大落差不只是教育不公问题,而且关系到“三农”问题、城乡均衡发展问题,它堵塞着农家子弟向上流动的通道,导致“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抬头……可以说,城乡教育不公是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根源。

  对此,重点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十多年来,名牌大学在招生时越来越“嫌贫爱富”、“嫌乡爱城”,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将目光瞄向城市的重点中学,农村学生很难获得机会,而且综合素质考评以城市学生为本位,城市学生会唱歌、跳舞、绘画叫素质,农村学生吃苦耐劳、意志坚强却不叫素质,自主招生这条升学通道基本上与农村学生无缘。其二,在高招名额分配上存在地域歧视。比如,今年上海高考人数5.3万人,北大、清华共在沪招生136人,河南考生人数71.63万人,北大、清华共在豫招生225人,算下来,上海考生上北大、清华的比例是河南考生的8.16倍。河南以农村考生居多,上海以城市考生居多,如此,名牌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怎能不低得可怜。

  高校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对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的现状不能无动于衷,对农家子弟向上流动通道狭窄问题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国立重点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为促进城乡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尽一份力,在招生时不能太势利,切忌“嫌贫爱富”。
除了高校,政府在缩小城乡教育鸿沟上的责任更大。农村学生在与城市学生的比拼中败下阵来,无非因为他们没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很多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条件畸差,至今仍有一些学生自带桌椅上学,有的甚至饿着肚子上学。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比重终于达到4%,教育投入总量不可谓不巨大,但这些钱应该重点用于给贫困地区中小学“雪中送炭”,而不该重点用于给高校和城市中小学“锦上添花”,应该用来填补城乡教育鸿沟,而不能用来加剧城乡教育不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若无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便无从谈起。(晏扬)

关键词:北大,农村学生,教育不公,城乡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