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拥堵费 绕不开民意关
拥堵费就是这样一份属于汽车时代的特殊“礼物”,几乎每过一阵子,就如驴打滚一样,迅速地“裹”到城市管理者身上,似乎成为其眼中缓解交通压力的“终极手段”。这法子,广州、杭州、南京等地都曾沾染,虽未成行,却实实在在地砸进了民众心里。如今,其风水轮流转到了北京。最近北京市交通委就宣称,正在制定相关政策,排污拥堵费将视北京大气污染治理需要适时收取。 虽然只是个措辞委婉的“视需要”、“适时收取”,但在公众眼里,其俨然成了立等可取的爆米花,只要管理者想要,随时都可以手到擒来。于是,网络上板砖飞舞,绵延不绝的质疑,汹涌而至的焦虑呼啸而来———收取拥堵费的依据是什么?其真能治堵吗?会不会和某些高速过路费一样沦为部分单位自肥的工具? 确切说来,民众的担忧不无道理,想想看,为治理拥堵顽疾,从轰轰烈烈的车号限行,到声势浩大的摇号限购,再到一声令下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一个个“重拳”登场时,哪个不是话语铿锵?可结果呢,与治理的铿锵决心同样震撼人心的是日益严峻的“堵势”,按网友的话说“车都挤成了一疙瘩”、“道路成了停车场”。还有那饱受诟病的“暗箱操作”、时有耳闻的摇号舞弊、不明不白的停车费收支等,哪一个让民众真正放心过? 其实,论说起来,民众对“拥堵费”如此敏感,不一定仅仅是因为“拥堵费”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堪,更根本的恐怕在于,管理者言语中飘散的“一锤定音”的味道。因为:任何公共政策的出台,理应“小心求证、缜密推理”,使得各决策在公共博弈中可见可感,即大方地摆上台面和公众平等对话,适时答疑解惑,回应批判质疑。而不是在少数人的授意或操控下暗度陈仓。 但目前看来,针对拥堵费“正在制定相关政策”的管理方,似乎还无意亮出政策“底牌”———征收拥堵费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谁来收、如何收……对此,我们起码不能忽略两个事实:一则,目前北京饱受质疑的限牌、限行、收费,大多是职能部门一锤定音。二则,早在2010年,广州市政协委员就提议征收拥堵费,为此广州市交委多次提出要对收费进行调研,但因引发舆论强烈反对,至今仍无收费时间表。 由此可见,规费上的事情,最需要与民众有个沟通期或者博弈期,只要理顺对话机制,充分吸纳民意,不怕众人不理解———真正可怕的是权力资本对于公共政策的翻云覆雨,如果“闭门造车”的痼弊不除,任你怎么拿“国际经验”说事,如何高唱配套改革,终究迎不来掌声。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语焉不详的想收就收、莫名其妙的迅雷行动、匪夷所思的逢听必涨,恐怕都绕不开“权力规范运行”的深切追问。 (崔中波) |
关键词:拥堵费,征收,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