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袋装奶依然踪影难觅 史上最大奶源缺口难堵
“双节”之前,河北日报曾刊发《低端袋装奶为何突然“断奶”》报道。一个月过去了,10月14日,笔者走访省会市场发现,低端袋装牛奶依然难觅踪影。 北国超市裕华店牛奶区促销员介绍,塑料袋纯牛奶跟“双节”前供应量差不多,始终供不应求。裕华区广电宿舍小区附近的24小时便民服务站的店主则说,现在只有大超市还能进到塑料袋装牛奶,像自己这种规模较小的便利店,根本进不到货。除了便宜的牛奶买不到,能买到的牛奶价格也普遍上涨。 “双节”消费旺季已过,为何仍难买到经济实惠的低端袋装奶?奶价为何还在涨? 史上最严重奶源紧张仍未缓解,缺口约为10%左右 “低端袋装牛奶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之所以始终供不应求,严重的奶源紧张也是重要原因。”在业内专家看来,今年的奶源缺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保守估计今年全国奶源缺口至少在400万吨以上,约为10%左右。 “以往节前,为应对销量大涨,乳品生产企业都会充足备货,从不像今年,一度出现低端牛奶断货达数月之久的情况。”省奶业协会秘书长袁运生介绍。 从今年7月份开始,我省生鲜乳收购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向上冲。据石家庄市有关部门监测,9月份该市生鲜乳收购市场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波动,出现了以高达5元以上的承诺价争抢生鲜乳的现象,范围波及该市三四个县的奶牛养殖企业。 “奶源越紧缺,收购价格越高,生产成本就越高,乳品企业也就越倾向于生产利润更高的酸奶、盒装奶、乳酸饮料,这是低端奶市场长时间缺货的重要原因之一。”袁运生分析。 奶源紧张原因何在? “过去奶农养殖信心不足,奶牛生病以后,考虑到肉牛价格较高,所以很多养殖户不愿花费治疗成本,直接当肉牛卖掉。”徐水永昌奶牛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李文兵介绍,养殖小区的平均淘汰率一度高达20%至30%,而正常值应该在8%至10%。 供应量减小的同时,需求量却在增加。“新西兰奶源肉毒杆菌事件后,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需求量明显增加,我国国产奶粉的市场份额比原来提高了至少10%。”袁运生说,然而需求上来了,一头奶牛的产奶周期约为2年至3年,供应却难以在短时间内与之平衡。 成立省级层面协调监管机构和农企利益联盟迫在眉睫 “从低端袋奶短缺到奶源争抢乱象,再到淡季拒奶压价、旺季抢奶抬价的行业潜规则,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市场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但从深层次来看,根源还是长期以来重乳品生产、轻奶源建设而导致的产业发展失衡所致。”袁运生说,据调查,我省通过自建、控股和参股方式建立紧密利益联结的奶源只有14%。 如此状况,导致生鲜乳收购合同无法保障养殖企业利益、奶农话语权过弱等诸多问题。譬如在生鲜乳收购合同的签订上,“收购价格”多为随行就市,或填写很低的限制价格,弱势一方的利益也就得不到切实保障。 再如“双节”前后奶源短缺,有些奶站从提取管理费的做法,改为赚取牛奶购销差价的做法,按较低的价格向奶农结算奶款,中间赚取大量利润,而广大奶牛养殖户在养殖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利益缺乏保障。 尽管石家庄、唐山等地实施了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每季度协商出台生鲜乳收购价格和奶农结算价格的参考范围,但这一价格不具备强制约束力,实际效果上往往会打折扣。 “要解决利益不平衡的问题,长远来讲,要推行一体化奶业,从利润主体上形成一家。”袁运生说,短期来看,则需要第三方来协调,建议成立省级层面的协调监管机构,建立乳品企业和养殖户(场)之间的利益联盟。 具体说,该机构可由省畜牧、物价、食药监及奶业协会等共同参与,通过省或市级层面的生鲜乳价格协调例会,及时协商确定各地生鲜乳收购价格及奶农结算价格的最高和最低价格,报省有关部门批准后,向社会予以公布。同时,对违反合同的行为依法查处,维护市场稳定。(实习生贾希希 记者王成果)
|
关键词:袋装奶,奶源,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