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经济快讯

河北9月“蛇”行的CPI:奔波与回归中寻找平衡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8 09:07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上周,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河北省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环比上涨1.0%。以省会石家庄为例,1-9月份累计,石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5.4%,非食品价格上涨2.1%。食品价格涨幅高、涨价面广,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的主因。

  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9月份的CPI数据:同比增长3.1%,环比增长0.8%。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98个百分点,仍是CPI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其中,鲜菜价格同比上涨18.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6.6%。

  有关专家据此分析说,CPI大幅反弹,通货膨胀显现隐忧。而从趋势上看,未来中国食品价格仍有较大上涨压力。

  那么,CPI在多大程度上印证着城乡居民的生活和消费?CPI会给整体经济带来什么样的预警?

  CPI:居民生活的“刚性”感受

  尹氏菜市场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东风路上,规模不大,主要服务于周边的几个居民区。是连接市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中介,居民对这里的价格波动感受最明显。

  这个营业面积大约150平方米的店已经运营3年了,以销售各类蔬菜为主,兼营肉、蛋、油等其他生活用品。据店主介绍,每天早晨4点他就去桥西石家庄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进货,大概日进蔬菜1.5吨,不足的部分白天随时有人送。“今年以来蔬菜价格波动不太大,尤其是像白菜、土豆等大路菜。”他边卖菜边和记者聊着。上午九点刚过,就开始有人来买菜了,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以后。“反季菜会贵些,比如蘑菇、生菜,夏天价高,秋冬会便宜些。其他像肉价油价波动小。鸡蛋价格中秋节前高过一阵,国庆节后又降了些。”

  除了每天从批发市场进货这个主渠道,从农户直接进货也是一个补充。那是不是价格会低不少?对于记者这个想当然的问题,他的答案是:从农户进货价格不便宜,甚至还高于批发市场。“从农户直接进是为了菜的质量好、新鲜,可以按我们的要求选择菜品,不是价格的事。你们大家呼吁的农超对接干不成。”

  面对记者的迷惑,他分析说:“一是没有哪一个小型蔬菜基地能够把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菜都配齐,普通的菜农更不行。加上直接送菜的人工费、油钱,算下来,农户还不如给批发商合适。二是现在物流越来越发达,批发商信息非常灵通,人家知道哪里的菜肉蛋物美价廉,这可不是农户或者超市能够做到的。所以说,批发市场这个环节很难省略掉。”

  今年的菜价如何?“明显要比去年高,不是因为蔬菜供应量少了,主要是人工成本上升得太快。像批发市场那里,装卸工要求的工资高了,少了不干,我们店里也是这样。这些都会加到菜价里。”“也不是短缺的问题,现在基本不存在特别缺货的时候,石家庄供应量少的菜,比如西兰花、蒜苗等,我们可以直接从北京配货,价格相差也不太大。”

  那么,什么因素能左右菜价?他告诉记者,除了人工成本高是个因素,菜价受雨雪天影响很明显,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菜价肯定上扬。这是因为许多农户不下地,采摘量小了。

  他做蔬菜生意已经有几年了,对其中的“奥妙”很有自己的见解。批发市场每天的进货规律也和我们大体一样:基本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有时候某一种菜进多了,批发商还得赔钱卖了。

  消费者对菜价波动是不是很敏感?“年龄大的会到处比较后再来买,年轻人不是太在乎价格。都是生活必需品,价格高些也得买。我们也希望价格能低些。”

  就在他的店的两边,一个是36524店,除了蔬菜,其他生活用品基本都有。而另一边是新世隆超市生活店,各色蔬菜基本都有。这种直接的竞争使得谁都不可能把价格“垄断”起来。

  食品类价格是推动CPI上涨主力

  来自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的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即1—9月份累计,石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2%,呈现“前高后低、平稳下行”特点。

  有关人士的分析是,1月份,石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延续去年末的上升趋势,以同比上涨3.4%的高点位开启了今年的物价走势。2月份受春节影响,主要食品价格上涨,带动价格总水平大幅上涨到4.9%,成为今年以来的最高点。3、4月份,肉、菜价格回归,使得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回落至3.3%。5月份以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平稳下行,8月份同比仅上涨1.8%,是今年以来的最低点。9月份因中秋、国庆双节,物价涨幅回升,为2.7%。

  总他而言,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呈全面上升之势。涨幅最高的为食品类价格,1-9月份累计同比上涨5.4%。最低的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也微涨0.2%。

  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按从高到低排位,石市的位次呈现出逐渐后移态势。1月份,位居第4位,4月份位居第8位,6月份位居11位,8月份位居第20位。

  那么,居民最为敏感的食品类价格是一个什么样的波动态势?

  从CPI八大类构成项的指数变化看,食品所占比重为三成左右。因此,居民消费价格受食品价格影响比较大。据统计,1-9月份累计,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5.4%,影响价格总水平约上升1.78个百分点。在所统计的16个小类中,与去年同期相比,除水产品价格下降外,其余15类商品价格均为上升,上涨面达93.8%。其中粮食、牛羊肉、鲜菜、鲜果、液体乳等价格的大幅上涨,是影响食品价格上升的重要因素。

  1-9月份累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同比上涨3.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42个百分点。因人工费等成本增加,个人服务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0%。

  人们对教育和旅游投入也在不断加大,各类参考书及教育软件,价格也是升多降少。受去年涨价的滞后影响,1-9月份累计,教材及参考书价格同比上涨3.6%,学前教育价格上涨13.6%。因成本上升和旅游新政策的影响,1-9月份累计,旅游价格同比上涨9.1%。“第四季度物价仍将温和上升。”国家统计局石家庄调查队相关人士分析认为,根据石市前三季度的物价变动,预计第四季度物价走势仍将维持温和上涨态势。

  从长期看,价格总水平仍面临通胀压力。一是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多种因素导致的招工难、工价贵,会明显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和服务业价格,未来服务业价格上涨趋势短期内难改变。另外,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农产品价格长期的上涨态势、输入性通胀风险较大等,都会对未来物价的上行带来较大压力。

  菜价涨了,市民着急;菜价急跌,农民犯难———调控物价就像踩跷跷板,一不小心就会失去平衡。

  CPI高了,消费者叫苦;若CPI陡跌,也说明经济不景气———通胀控制在什么水平,时时考验宏观调控的智慧。

  尽管通胀压力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但老百姓总是盼望,柴米油盐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不要波动太剧烈。

  有什么办法可以尽量把物价波动对居民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在物价频繁波动时期一再出现的“菜贵伤民、菜贱伤农”怪循环又如何打破?

  有专家分析说,物价上扬也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一是,能供应的资源有限,而对资源的需求无限,这对矛盾决定大宗商品价格总体会走高;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越来越多的要素货币化,用货币计价的范围越广,对货币的需求量就越大,商品的货币价格就会越高;三是,随着与国际市场的不断接轨,二元的价格体系必然不断调整,一些过去不合理的资源类价格要逐步回归,老百姓也会感觉到价格上涨的过程。

  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这只“有形的手”也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左右CPI,比如,建立更透明的农副产品供需信息平台,抚平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价格剧烈震荡,更好地管好菜篮子、米袋子。

  此外,如果发生蔬菜积压、价格暴跌的情况,政府部门可以请专业的公司或机构,把新鲜蔬菜加工成脱水蔬菜或其他加工品,并由政府提供一些低价的库容进行储存,供应给有需要的地方,这也能降低农民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减小CPI的波动。

  靠“有形之手”“无形之手”共同发力

  CPI波动的背后

  人们总是希望将曾经给自己留下痛苦的记忆尽快忘掉,比如疯狂的通货膨胀。对此,人们曾经无力地呐喊:跑不过刘翔,但要跑过CPI。虽然说,CPI本身只是衡量通货膨胀的标准之一,但它却最能近距离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法躲避的伤痛。

  为什么CPI总是上蹿下跳、按捺不住?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资产市场强劲的需求增长和超长的通货膨胀,但如果为了对付通胀而紧缩货币,资产价格就会下跌,资产紧缩会引发需求疲软,因而央行一般情形下不愿减少货币供给以控制通胀。最终,昨日的资产膨胀会演化成今天的CPI通胀。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难题。

  还有专家给通胀画出一条全国“通用”的逻辑链:社会保障不足———内需疲软———产业结构畸形化———外汇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被动增大———通货膨胀。

  CPI的波动一定是有因可循的。两大主流观点,一是货币滥发的问题。一是供求关系。这似乎还只是表面现象。

  从上面的链条中挑出比较靠前的、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那就是“产业结构畸形化”。我们已经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即利用出口,利用其他国家市场的需求,来启动本国经济增长,这是比较容易选择的经济增长方式。但显然非常被动,出口目的地市场需求的任何波动都会让我们寝食难安。

  但如果CPI太低,又不利于经济发展,因为CPI太低意味着商品价格上不去,不利于经济繁荣。因此说,现代化进程几乎就是通货膨胀陪伴的过程。

  CPI的变化和居民生活是如此的贴近,乃至于人们开始关心每月当地公布的那个数字,虽然它只是一个滞后的数字。人们真正关心的当然是接下来的CPI会是什么样子。但又有谁能准确地预测到呢?

  美国知名金融专家约翰·莫尔丁为了分析国家主权债务问题,最近写了一本专著,名叫《终局》。书中,在毫不客气地警示完欧洲和他的祖国后,莫尔丁冷静而又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写道:宽松的流动性和低估的货币正在引起新兴市场的外汇储备积累过度和宽松的信贷条件。外汇储备继续积累,会带来通货膨胀压力、投资过度、货币政策的管理变得复杂、国内银行贷款配置扭曲以及资产泡沫等问题……

  对他这种“乌鸦”式的分析,我们是不是该理性地、认真地留意一下?(记者陈鹰)

  记者观察

关键词:CPI,平衡,河北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