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家五位遗体捐献志愿者 普及理念让爱延续
图为王长春展示今年收到的9位志愿者签订的《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表》。两年里经有超过20人同意了遗体捐赠。刘洋摄 河北省张家口市王长春一家五口都是遗体捐献志愿者,不仅如此,在两年时间里,王长春带动身边逾20人加入遗体捐献志愿者队伍。 2010年王长春父亲去世,火化后只留下一捧骨灰,他当时就想到死后把遗体捐献给需要的人,他认为自己的器官和组织能被别人所用,“感到很温暖,也很欣慰”。 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长春在张家口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有关遗体(包括器官、组织)捐赠的相关政策和程序,经过与家人的商量,王长春与妻子、儿子、妹妹、妹夫共同提交了《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表》,由于目前器官捐献在张家口市还没有达到相应条件,只可以捐献组织,但王长春表示,只要医学需要,他们的遗体都可以捐献出去。 王长春的妻子王兴茹说,一家人做什么事情都会在一起,而且遗体捐献是对他人和社会有益的事情,既然丈夫觉得有意义,那么家人就会永远支持下去。 王长春在自家经营的婚姻介绍所门口贴了个专门介绍遗体器官捐献的广告牌,这里也成了遗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平台。王长春向前来咨询婚介的人们介绍遗体捐献的意义,目前已有二十余人正式提交《中国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申请表》,其中年龄最小的28岁,年龄最大的69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29岁陶姓小伙告诉记者,他到王长春开的婚姻介绍所本是来找对象的,当了解了遗体捐献的情况后,也希望自己的身体器官和组织能被医学界再次有效利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但是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告诉家人,“怕家人不同意”,小伙说,遗体捐献的观念还需要加强普及。 张家口市红十字会业务部部长吕立明介绍说,该市遗体捐献工作是从2006年正式开始的,截止到目前共102人志愿捐献遗体(包括器官、组织),王长春带动的遗体捐献志愿者占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其中,器官捐献在本市还没有达到相应条件,目前可以实现组织捐献。 吕立明说,张家口市在各三甲医院的ICU病房建立专、兼职人体器官捐赠协调员,推动建立市级捐献器官、遗体志愿者的纪念林。并建立人道救助基金,为遗体(器官、组织)捐献者家庭提供人道主义救助资金。(谭地 刘洋) |
关键词:遗体捐献,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