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该如何“对接”观众胃口?
壬辰年腊月没有三十,二十九晚上就是除夕了。也就是说,离央视春晚跟观众见面只有十天了。作为国人乃至全体炎黄子孙的“新年娱乐盛宴”,央视春晚在国人春节期间娱乐文化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然而,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带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以及民众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挑战,使得“三十而立”的央视春晚有点儿疲于应对。 虽然每年央视春晚很早就进入筹备阶段,并且借助央视的雄厚资源和宽广平台,吸引了众多娱乐明星,且高科技的发展也对舞台设计等硬件方面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持,这显然非30年前央视春晚相对“寒酸”的情形可比。但,相对于央视春晚的进步,民众娱乐需求提升的速度显然更为快捷。从以往来看,虽然从年中人们就开始议论春晚且充满期待,但在春晚之后还是会纷纷“吐槽”、讽刺甚至批判,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吐槽春晚”已经超越春晚节目本身成为另一个娱乐看点,这种“吐槽”甚至可以延续到下一届春晚开始筹备。 蛇年春晚也经历波折。“小品王”赵本山最终退出春晚舞台让许多人惋惜也让许多人欣慰,“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首登春晚舞台则明显让人充满期待,通过“我要上春晚”选拔的“好声音”歌手能否真正带来“好声音”,围绕蛇年春晚的“新意”期待似乎仅限于此。至于其他的歌舞、杂技以及相声小品的几张“老面孔”,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波澜不惊。据报道,央视春晚已经有意让郭德纲“代替”赵本山成为春晚舞台“娱乐效应”的集中爆发点,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有待观察。人们担心的是,自称本人相声“只负责搞笑”的郭德纲,在央视舞台上能否延续其一贯调侃甚至讽刺的辛辣风格,是否会受到央视春晚主题价值观的“形格势禁”而让作品的讽刺和娱乐“笑果”打了折扣? 从往年经验来推断,人们期待春晚看过之后又“吐槽”春晚的情况,无疑还会出现。作为面向全国观众乃至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春节娱乐盛宴,央视春晚有着自身的难处,因为要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阶层人群的娱乐喜好,众口难调,难免会忽略了某些人的观感需求。这一点上,相对于地方卫视春晚面向地域特色,更能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灵活性,央视春晚的“短板”显而易见。此外,春晚娱乐节目该如何定位?娱乐性和思想性哪个方面该优先考虑?因为有些人只是简单的娱乐即可,有些人则要求节目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就像影片《一九四二》和《泰囧》,分别收获了不少的赞扬,同时也难免被“拍砖”。做到娱乐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结合,春晚节目和贺岁电影一样,都面临着不小的难度。 央视春晚走到今天,整整30年了。“三十而立”的央视春晚,该如何适应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精神需求?“硬件”诸如舞台设计当然需要先进科技提供支撑,但节目等“软件”方面的提升才是根本。毋庸置疑,春晚节目需要从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汲取营养素材,从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寻找答案,从社会热点话题中寻找灵感,扑下身子接近地气,感受社会发展大潮给人们带来的多方面深层次影响,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产生“心灵共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草根提供展现的舞台。从旭日阳刚、民工街舞团到“大衣哥”朱之文,央视春晚已经开始接地气,今年的“好声音”是否会带来新的惊喜?央视春晚虽然只有30岁,但很多“老面孔”上了有20多年,即便是鱼翅,光吃也会吃腻的。健全央视春晚演员的新旧交替机制,吸收更多有发展前途的新人登台,这不仅是给新人展示的舞台和空间,也是给央视春晚注入“新鲜血液”,对于央视春晚走好“三十而立”之后的每一步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央视春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