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王志刚代表:产学研结合关键在于政府职能转变
“现在我们国家的产学研处于一种分离状态,很难形成一种综合效用。”15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北农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关键是要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整合,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化的发展。 希望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大学校长,您如何看待产学研相结合这个问题? 王志刚:生产要紧密地依靠科技和教育,而教育就是要面向生产,这是社会的需要。总的来说,产学研相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我是搞教育的,非常希望能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记者:在产学研相结合的过程当中,您认为会存在哪些问题? 王志刚: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管生产,学校管教学,研究单位管科研,产学研是分离的一个状态。科技成果的推广以成果为中心,而不是以需求为导向。无论是科研单位,还是学校,都缺乏对接生产需要的主动性。 记者:导致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王志刚:缺乏政府的指导效用。比如,政府要对学校的办学加强指导,给予一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学校才会有积极性去办能满足需求的专业,培养能满足需求的人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学研的主管部门是分开的,各自为政,缺乏很好的协调机制。管教育的部门不管生产,管农业的部门不管教育,这也就很难支持学校的发展。 尽快解决产学研分离的状态 记者:怎么解决产学研分离的状态? 王志刚:解决产学研分离的状态,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科学研究应该接受行业的指导,需要研究什么,交给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去研究,研究成果自然就可以转化到生产中去。 以河北农业大学的“太行山之路”为例,实际上就是根据生产的需要做研究。生产中遇到什么难题,专家就研究什么,就地转化推广。在这个过程当中,人才得到了锻炼,农民得到了实惠,这就是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教学改革之路,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路子,我们的学生也在这里得到了成长,走出了许多专家,这可以说是和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典范。 记者:在解决产学研分离状态问题时,是不是政府在起一个导向作用? 王志刚:是。根本上是要解决体制的问题,否则研究人员只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研究,不擅长的就不去做,至于是不是生产所需要的就很难说了。现在有好多高校老师做研究,没有和企业结合的动力,有的也只是为了多发几篇论文,因此需要政府的引导。比如,政府在发布科研项目时,要紧密结合生产需要,不符合生产急需的项目可以不提供经费。制订科研计划的部门,要掌握生产需求,指导科学研究。 只有紧紧围绕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 发展现代化农业是趋势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您怎么看待教育和科技在实现现代化中的作用? 王志刚:现代化的发展关键靠科技,根本还在人才,尤其是懂得生产技术,懂得经营管理理念的人,社会上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科研人员解决,必须把教育和科技结合起来。 记者:您觉得农业的现代化是将来发展的一种趋势吗? 王志刚:这是一种大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现在好多年轻的农民都不种地了,都到城里打工去了,必须发展现代化农业,采取集约化管理,形成规模生产。 传统的耕作方式不会再持续,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土地集中以后,只有少数人种地,很多人进入到城市进行打工,又需要发展城镇化。实现“四化”同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记者: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农民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吗? 王志刚:是。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在一些太行山的贫困地区,可以选一些适合当地条件的企业、农业项目,把环境治理好,还可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特派记者张清华文/图) |
关键词:全国两会,产学研结合,政府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