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

31载《功德录》造就祥和的岗上村 激发“正能量”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01 08:4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只要村民做好事,核实后马上载入《功德录》

  善行不仅书于纸上,每天早中晚分3次定时广播

  尝到甜头的村民说,不仅富裕了,最重要的是生活幸福

  自行车不上锁,一楼也不设防护网,在村里丢了东西肯定有人送回来,20多年无刑事案件,人人孝老爱幼,经济富庶……一个邻近都市的繁华村庄,祥和得像一则古代的传说。

  也曾穷过,也曾苦过,也曾乱过,31年,181本《功德录》,引导出了一个寻常村庄的幸福之路。

  《功德录》和功德坊,现代村庄的传统文化

  岗上村,在藁城市西部,紧邻石家庄。村子不大,602户,2442人。

  早春时节,记者来到岗上村,暖阳下的村庄街道开阔,楼房林立,鸟语声声,春花绽放,整洁如现代都市,但少了喧闹,多了静谧与平和。虽然村里的企业、商业网点与小城市已差别不大,但村民们依然泥土一般质朴,生活的惬意写在脸上。

  村街上,最显眼的是文化长廊,开篇是传统经典《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接着是《百孝篇》:“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戒赌戒淫都是孝,万善都在孝里边”,接下来是《二十四孝图》……一个个传诵了千年的孝子故事与这些深入浅出的经典一起,每天熏陶着过往的村人。文化长廊里,有村里最新评选出的道德模范的照片,有孝老模范、拾金不昧、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廉洁奉公等各类道德模范,他们,是岗上村最新的明星。

  村中最显赫处,有高大的功德坊,功德坊上刻有功德名录,善行突出的村民名字皆铭刻于石坊上,如赴汶川抗震救灾救援队的队员、数额巨大的拾金不昧村民等。

  村中有图书馆,图书馆里的镇馆之宝是181册《功德录》,开始于1982年,有31年历史,从未间断,均是毛笔正楷书写,散发着墨香,详细地记录着村里人每一件点滴善行,近百万字,记录着村庄发现的11万多件好事,全村99%的村民均有功德在录。

  58岁的村民张忠欣曾因孝敬、帮邻居收秋多次上过《功德录》,最近的一次是去年9月1日,她捡到了一个外村打工者的1240元钱送还,尽管她不愿意声张,对方感动得不得了,知道岗上村有《功德录》,把她的善举反映到村委会,于是记录在册。

  据悉,《功德录》以及功德坊的题字,均出自该村村支书郑梦辰之手。

  点滴善行也是功德,激发村中“正能量”

  《功德录》是“以德治村”的法宝,不仅书于纸上,最近的功德要在村里的大喇叭里广播一个星期。除了3名固定的广播员,村支部书记、支委、小组长都是广播员,早8时、中午12时、晚上18时,定点广播。

  比如一场大雪过后,村里大喇叭就广播:村民们注意了,在扫雪中,各组表现好的村民有一组张庆国、张庆华、张志刚、李文恒、张景力……二组有王东臣、杨增军、杨小行……一直播到六组,密密麻麻,一二百个村民的名字反复播报,村里的大人小孩,放下饭碗,侧耳倾听。隔了几天,又下了第二场雪,还是如此接着播报。

  除了每天播报刚刚出现的善举,过去31年的《功德录》轮流反复播报,善行后多有褒奖鼓励评语,等于反复表扬,如:1999年1月13日,共产党员李银起拾到一个金戒指,通过打听找到了失主赵红丽,大家知道金戒指是贵重物品,但李银起在金子面前不动心,说明李银起的心比金子还贵重,大家都应向李银起学习。

  这样的陈年旧事在村中提起,人们对李银起再一次心生敬意。有些善举也许本人都已淡忘,但村委会的大喇叭再一次广播,子孙后代都感觉脸上有光彩,为长辈自豪。大到救人生命、孝敬老人,小到清理村路上的一块泥巴、义务扫雪来得早,只要是善举,只要被发现,马上书写到《功德录》中。

  一位村民曾因盗窃被判刑,出狱后村里不嫌弃他,帮他开小卖部,他拾到了一头小猪交还,也被记录进《功德录》,更激发了他当好人的热情,后来他为希望工程捐款一出手就是1000元。

  从村干部、小组长、党员,到普通村民,人人都是信息员,发现了有人做好事,马上上报,村支书核实后,马上载入《功德录》。郑梦辰说,事不在大小,在于做好事的精神。

  《功德录》改变了村风

  67岁的村民赵吉祥多次上过《功德录》,也上过功德坊,他曾是汶川地震时岗上救援队的队长。他向记者介绍,30多年前,岗上村穷远近闻名,村里地少,粮食不够吃,村风很差,人多自私,不孝敬老人的多,邻里因为鸡毛蒜皮吵嘴打架的多。最坏的风气是偷盗成风,见到别人家的东西顺手就抄走了,被人发觉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西红柿过去叫‘万年青’,因为村里谁家种的西红柿也长不到红,等到红了的时候早就被偷走了,只能青着的时候摘。”

  村里也多有因为偷盗等刑事犯罪判刑入监的,但作用不大,这些人一出了监狱反而成了炫耀的资本。家庭不和睦的也多,许多老人来村委会告儿子媳妇不孝,村里也没有办法。《功德录》的发起人为现任村支书郑梦辰,开始于1982年。当时他是副支书,第二年他当选支书。当时郑梦辰在想,为什么抓反面典型用刑罚管不住人?村里的坏风气怎么能变化?郑梦辰是老复员军人,回想自己在部队时,当时每月只有6元津贴,他和战友们却每天抢着做好事,动力在哪里?那是表扬的力量,榜样的力量。于是他有了以表扬引导村风的想法。

  村民范振国是第一个受表扬的人。同是复员军人的范振国当时在村里捡到一袋小麦,交到大队。抓住这个典型,村里给他披红戴花、敲锣打鼓地表彰,大喇叭广播,并决定将他写进《功德录》,让全村世代都记得他的善举。岗上村《功德录》由此诞生。

  范振国近日对记者介绍,从那以后,自己就成了模范,就得严格要求自己,后来帮着乡亲秋收,用自家的三马子帮大家拉东西,都被收入了《功德录》,妻子绍金娥因为爱帮助别人也多次被收录。

  多次受表彰的赵吉祥说,“开始受表彰的少,我们是‘先进分子人’,还有人说我们风凉话,后来人多了,就成了‘先进分子群’,风气就变过来了”。

  过去一些不孝的儿媳妇在一起交流整治公婆的经验,现在不仅孝顺儿媳写进《功德录》,而且每半年评比孝顺媳妇,一次都是上百人。孝顺媳妇越评越多,后来评不上孝顺媳妇的,孩子在学校都感觉脸上没有光。

  “孝敬老人是中华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子女好不好,先看孝不孝,看人品好不好,先看孝不孝,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一代传一代,有一个好的家风,代代受益……”老支书这些朴素的道理,就这样天天在大喇叭上讲,改变着岗上村的人心和村风。

  老支书的功德与村里的正气

  村民们说,现在村气正,见到不平事,大家都敢站出来,不怕事儿。《功德录》中记录了多件见义勇为的事件,两次歹徒劫持出租车,都“不幸误入”岗上村,一起是司机呼救,一起是女司机脸上带血,村民发现异常,奋勇拦住扭住歹徒。还有一次,一名歹徒作案被村民追得无路可逃,歹徒当时手握利刃,老支书郑梦辰第一个冲上去,歹徒怕挨打,挥刀自残,最后被送公安机关。外地毛贼入户盗窃的、集市上掏包的被村人发现,都会被扭住。村民有失火、病危等险难,村民各个奋勇向前。《功德录》上往往一记名字就是几大篇。

  除了精神鼓励,还有政策,村两委决定:村民见义勇为,最高奖励10万元,治保会人员奖励5万元。

  村里有正气,老支书是灵魂。2008年,他将自己的善举写进《功德录》:“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8年7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开发商和有关人员送给郑梦辰的款和物,总价值572470元,他将这些钱物全部上交村委会。”他自己加了评语:大厦千间,不过夜卧两米,金钱再多,不过日食三餐。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规定,就是理,就是法律。人过留名,我们要给子孙留下美名、英名、芳名。

  从此开始,郑梦辰自己的事迹也细细地记,有人送了钱物,一边交村委会,一边记入《功德录》。上行下效,村干部如此行为被记入《功德录》的比比皆是。村里统一供暖,村民范文英曾是收煤过秤的小组长,供煤的商人多次想贿赂她,请客不去,送钱不要,消息传出去,她成了廉洁标兵,被写进《功德录》,刻上功德坊。

  村风正,集体的活动好开展,村民们的积极性特别高,汶川地震,全村迅速捐款20多万元,分两批、26人奔赴灾区救灾。

  不仅是富裕,最重要的是生活幸福

  邻村的小贩张九君说,岗上村村风好,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做生意。香港建技集团老总黄伟迪说:“我们投资选址选中了岗上村,除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之外,正是看中了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社会环境。”感觉最幸福的还是村中老人,不仅有养老金、有补贴,孩子们都比着孝敬。

  村里的模范评选制度化,每半年评选一次,好媳妇、好婆婆、遵纪守法光荣户……虽然奖品只是被单褥单、毛巾香皂,但获奖者无不格外欢喜。目前,村里人有99%都被记入《功德录》,没有记入的,多是常年卧床、出不了门的。过去常年在外工作没有机会录入的,感觉脸上无光,就想方设法为村里做好事,比如赶上下雪,4时就起来扫雪……

  随着社会发展,《功德录》入选范围也在拓展,他们先后把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村镇规划、村容村貌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建设性意见的人、事也纳入了《功德录》。 有了人和,再加上天时地利,岗上村快速发展。村里的商户现已超过了200家,村工业区已引进企业40余家,总投资达到4亿元,2012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2亿元,人均纯收入11447元。连续多年,岗上村是全国文明村、文明生态村。“我们这个村子,不仅是富,最重要的是大家伙生活得幸福。”村民们对记者说。

关键词:《功德录》,岗上村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