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纺织驶入网络快车道 筹建专业网络平台
中国纺织基地县、中国毛毯之乡的美誉,使高阳纺织家喻户晓。 而如今,传统的纺织产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化使纺织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也使高阳驶入新的发展快车道。 传统特色产业“触电”,高阳纺织网上结硕果 高阳县六阳纺织品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韩玉龙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企业网站,看留言里的求购信息,并通过网络和客户就产品规格、花色进行交流。 六阳纺织是一家以国际贸易出口为主的纺织企业,两年前,看到电子商务迅猛扩张势头后,该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平台,不仅可以足不出户做生意,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产品利润。 “两年前做出口业务,全是给外贸公司做订单,我们就像是外贸公司的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卖不上高价。”韩玉龙说,“现在可不受这窝囊气了。” 如今,六阳纺织直接通过网络连接客户,不仅产品可以收获较好的利润,客户也成为了自己的资源,公司也由此从“为别人做衣裳”转变成“为自己做衣裳”。 高阳另一家纺织企业三利公司总经理韩丹则另有一番体会。他介绍说:“我们刚刚接触电子商务的时候,总是转不过弯来,觉得不如传统销售渠道直接。但是通过在京东商城等几家大型网络平台上进行尝试,网络营销业绩一路攀升,现在已经从一开始的每月几千元上升到了30多万元。” 而河北永亮纺织品有限公司在建立公司官方网站和推出微博营销业务的同时,与淘宝网达成合作,目前天猫永亮家纺旗舰店活动日销售额就达到25万余元,去年的网络年销售额占公司总销售额的比重高达30%。 在高阳纺织产业“触电”大潮中,像六阳、三利、永亮这样依托电子商务实现快速发展的纺织企业越来越多,他们通过阿里巴巴网、京东商城、中国毛巾网、中国家纺网等网络平台,宣传企业和产品,进行网上贸易。今年上半年,高阳县纺织品网上成交额达4.5亿元。 政府“造船”,筹建专业网络平台;企业“出海”,提升品牌影响力 电子商务在纺织企业迅速普及的同时,许多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 该县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很多纺织企业虽然早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真正发挥作用的却不多。主要原因大致可归结为三类:一是企业在原来的营销模式下都有一定的客户关系积累,一些企业满足于现在的生产能力和客户需求,认为没必要在网络营销中投入过多力量;二是建起网站不用,有的企业早在2002年就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去之后,网站基本属于闲置状态,不再更新和维护;三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高阳纺织企业大部分是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发展起来的,规模小,资产薄,有的企业甚至还停留在“夫妻店”、“父子厂”、“家属帮”的经营模式,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人员。 作为已有400多年历史的纺织大县,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走得更远? 高阳县有关部门把目光瞄上了沿海经济发达的前沿阵地,多次带领企业家、专家前往浙江、江苏等地学习考察电子商务。最后高阳县决定,与领先的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合作,为企业搭船出海。 2008年9月,高阳纺织商贸城管委会与中国家纺网合作建立中国毛巾网,成功搭建网络交易平台,构建起一座网上商贸城。同时,举办“纺织产业质量提升品牌创新座谈会”,对全县100余家规模企业的负责人进行电子商务贸易培训。目前该县在中国毛巾网注册的企业会员已有700多家。 “在搭建网络销售平台初期,政府对加入网络的每家企业补贴1000块钱,引导企业把自己的平台先建立起来。现在网上销售额越来越大,高阳纺织营销模式正从传统的市场销售向网络销售转变。”高阳县纺织商贸城管委会主任臧哲辉说。 据介绍,中国毛巾网下一步将成为网上的高阳纺织商贸城,只要点开中国毛巾网,就可以找到高阳1000多家纺织业商户,查看各类产品和企业的各方面资料。 信息化倒逼产业升级,纺织业技术改造掀起高潮 信息化为高阳纺织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新的市场形势也“倒逼”纺织企业不断升级。 2011年,永亮公司率先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意大利意达公司的剑杆织机和法国史陶比尔提花织机,一度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不创新不升级,就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和客户的要求。”永亮公司电子商务部总监段惠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不仅改善了毛巾的生产工艺,毛巾的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据了解,仅去年一年,高阳县就有2000余台新技术设备投入生产,高阳纺织业技术改造也掀起了高潮。现在,创新工艺和新型材料的使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处处皆是,高阳目前的纺织类产品中,使用竹纤维、木纤维、大豆纤维和超细纤维系列新型材料的产品基本上占到总产量的30%,而使用新设备生产的新产品约占到整个产量的40%。 高阳县有关部门还与中国纺织科学院达成共识,依靠其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共同建设“高阳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这一科技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 |
关键词:纺织,网络,高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