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致无可忘怀的高考时代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07 11:06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那年,最后一科考试结束后,我走出校门,在马路边独坐3个多小时,内心一片荒芜。天上,塞北的轻风推动杳杳白云,街边,车粼粼,人匆匆,庸常的市井喧嚣。这一切于我似乎不存在,所有的节奏张力瞬间消失,时空戛然而止。大学毕业至今,很多梦境主场依然是考试之前的茫然。后来了解到,有过高考经历的人,大都会有类似梦魇。高考给一代人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心理伤痕。

  现在的高考依然如昨,它危坐神殿遥指众生。它的余音扩散到拼抢的人群中,映出诸多扭曲。史上最严检测,吃避孕药,求神拜佛,工地停工,全城禁噪……高考已然成为中国的社会性事件,家长、学生、学校、老师,都被捆绑在这辆崎岖前行的战车上。

  话虽如此,我们决不可否定高考,它是当下中国绝大多数青年人的人生转折点,没有高考,很多人的生命镜像将会上演另一个世界。这并非假如,高考中断的那十年,把一代人抛入了混沌世界,也使一个国家和文明的脚步出现了断层。我们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区区一次考试,就搅动周天寒彻,让全社会如临大敌。根本原因在于:高考是目前中国相对最公平的竞争,而且几乎是很多人的唯一出路。分数线上下,人生两重天,谁敢对命运掉以轻心?

  目前高考已走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阶段,但其竞争焦点由“上大学”转移到“上重点大学”,且这种平等竞争的机会仍属稀缺资源,由此私人化的高考被异化为全社会的集体行动,缺少上升渠道的平民社会,更视其为唯一希望,普通的选拔考试被措置为改变命运的机会抉择。以范进为代表的儒生,通常成为今人嘲讽的对象,但本质上,我们今天的心态和某些行为丝毫不比范进高尚,甚至更夸张乖戾。在以科学为本的社会,这种灰色现实无疑是这个时代的悲怆。

  因为有高考这道最后的关卡横亘在教育链条的终端,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儿童开始我们就已经踏上应试教育的不归路。现在当然不能取消高考,一是高等教育体系尚不健全,更主要的是在拼爹风劲吹的当下,取消高考无疑会断掉普通人,尤其是农家子弟唯一向社会高阶流动的机会。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诸如此类的公平竞争增加频次,以更合理的方式扩大这种阶层流动通路的广度。

  高考完全不必如此悲情,我们完全可以设计出更科学的高考模式。比如,多设一到两次高考,屏蔽考试中各种因素导致的偶然性,最大化地还原学生的真实状态。可以即考即录,也可以借鉴体育竞赛,择最高分数为最终成绩。还比如,增加高中阶段日常考核标准,增加其计入高考成绩的权重,把一次考试的偶然性稀释到日常的学习之中。

  在体制层面也有两点可以化解高考的矛盾属性。其一,社会用人,尤其是体制内用人应弃绝学历观念,让大学仅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堂,而不是镀金的龙门。其二,建立社会对人才的正确评估体系,这本身也是高考改革的责任,一个走向成熟理性的社会必须有科学的人才评判标准。

  一个正常的社会,读大学和成就自己的独立路径并无直接关系,我们早该反思高考30多年来,诞生了无数高考状元,却罕有真正的人才。我们宁可花更大的精力去消解社会不公,却不愿意给这种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多提供几次机会,这岂非本末倒置?馨香以祝:高考成绩,不再是一块通往天堂或地狱的界碑。唯愿多年以后,现在的学子再回首那一刻,不再有深扣心弦的悲与喜。(王丹雪)

关键词:高考,怀念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晚报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