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13年的情缘 离休干部张士英“余热”献农村
9日近9时,吕廷祥拿着扫帚正在打扫吕玉兰纪念馆门前空地,腿脚看上去有些不便,“去年患脑血栓留下的后遗症”。这位执掌吕玉兰故乡———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20年的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自己本来在十几年前就萌生退意,但因为一位老人的到来,他决定继续坚持。 能让吕廷祥坚持下来的老人叫张士英,曾任邢台地委副书记。2000年,从河北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职务离休两年后,年近七旬的张士英决定回归农村。机缘巧合,他选择了成为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的001号顾问。自此,这位至今有65年党龄的老党员在这里再次迸发生机。 1 一封聘书的诚邀 9日10时,张士英13年来第85次踏上东留善固的土地,“张书记,这次多待几天,可别走呀。”看到张士英,村民们总是笑脸相向。 由于去年一次意外,张士英的腰部受伤,拄着拐杖的他不便再四处转转,但哪条道路修到什么程度,哪家企业又入驻,以及谁家的孩子考到什么学校等琐碎细节,他都了然于胸。“13年,太熟了,跟一家人一样。”张士英告诉记者,自从“顾问”以来,自己平均每一个半月过来一次,多则三周,少则10天,算下来快900天了。人不过来,就电话联系,期间夹杂着书信往来,“每逢年关之前必写一封信,总结和展望。” 张士英不是东留善固人,他的出生地在石家庄藁城市南营镇马房村,但他与东留善固却颇有渊源。 1975年9月,张士英担任邢台地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上任伊始,针对农村党组织的实际,他大力抓好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适时开展了“百面红旗竞赛”活动,“当时,就带领‘百面红旗’来到东留善固村开现场会,因为这里搞得也不错。”因为工作关系,张士英与吕玉兰和后任党支部书记吕廷祥多有交往。 更为重要的是,几十年的基层组织经验,以及对于农村的情有独钟,离休后张士英感觉自己仍需要平台去施展,“农村空气好,人朴实,杂事少,有活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00年5月22日晚上,在东留善固村党支部西院召开的全体干部群众大会上,张士英接受了吕廷祥的001号聘书。“当参谋不拍板,提建议不强加于人,对的参考,不对拉倒,哪说哪了。”张士英的顾问生涯自此开始。 2 一份13年的情缘 2000年以前,吕廷祥带领的东留善固村,在已故老书记吕玉兰的影响下,经过艰苦奋斗,奋力打拼,已小有气候。 但基层工作的繁琐,外界舆论的褒贬不一,以及体力的透支,吕廷祥开始萌生退意。“曾三次罹患脑血栓,最近的一次是去年,现在已经开始留下病根。”看着已经行动不便的腿脚,吕廷祥自言到。 然而伴随张士英的到来,吕廷祥得以重新认识自己。 在如今的党支部书记办公室内,有两张床,西侧较窄,东侧较宽,窄的吕廷祥睡,宽的张士英休息。“大爷来了13年,我陪了13年。”在吕廷祥看来,13年感情积攒,他宁愿称呼大爷,“这样听起来比较亲切,而从内心里也是这么认为。” 两人就这样一起住在村里的办公室,每天晚上收拾停当,总会谈会儿心。吕廷祥是个头沾枕头就睁不开眼的人,一次,两人说着说着他就睡着了,许久,思路大开不停说话的张士英感觉有异,叫醒了他:“嘿,我这半天白说啦?”从此,两人再聊天就坐在床上,冷了各自围条被子。 据悉,吕廷祥的许多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就是在这个时间形成的,后来他写了一本《吕廷祥工作方法谈》的书,被省委组织部推荐给全省基层党组织。当然,最为根本的转变来自曾经萌生退意的打消。“我曾经告诉大爷,我的身体吃不消了,大爷却说,身体不行我帮你找医生看病。我也发牢骚,基层工作什么时候是个头呀,大爷却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为人民服务这条路上,没有终点。”吕廷祥告诉记者,大爷用自己多年的丰富基层工作经验,为其化解一个又一个困扰,且开拓思路。“这么大年纪、如此高位退休下来的一位老人,在许多事情上,尚身体力行,亲力亲为,我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就这样,风雨13年,吕廷祥选择与张士英一起走过。 3 一个村庄的嬗变 10日上午,位于东留善固村村外的东留善固棉纺厂机器轰鸣,已有8年历史的棉纺厂如今吸纳了百余名村民打工。 虽然这家厂子的老板刚刚换人,但之前的老板,温州人陈永明对于张士英记忆犹新。 2005年大年二十八,张士英与吕廷祥驱车一天半赶赴温州招商。因为听说有本事的温州人过年才能在家中找到,所以,他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在温州,他们分头拜访了四位温州老板,在随后的推介会上,共有27家温州企业参加,最终经过努力,前后有三家温州企业决定投资东留善固。张士英当时就给陈永明打包票,“村里人可交,我给你担保,只要我活一天,我就保护你们企业一天。”感动得陈永明说,“不和你们合作,我就不能算会经商。” 如今,曾经4000亩的沙荒地已经成为厂区林立的邢台市级经济开发区,张士英感觉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告诉记者,起初,这个政治挂帅的村庄在经济发展上一直畏首畏尾,踯躅不前,为此,他深入调研,费心反思,逐渐理出了“抓住集体、放开个体、多业并举、共同富裕”的思路,“‘放’很重要”,谈及此,张士英拉长声音,提高声调,“就是鼓励他们理直气壮地发展个体经济,这不仅不是给吕玉兰抹黑,还是给她增光添彩。中国共产党是穷出身,但不信穷。” 东留善固放开手脚,个体和私营经济迅猛发展,村民们什么赚钱做什么,养鸭、建棉花加工厂、办轴承加工厂……“雨后春笋,脱缰之马,决堤之海。”张士英连用三个词语形容当时盛景。据悉,2012年,东留善固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5亿元,70%的村民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务工、经商、搞三产,当初规划2012年人均收入5000元,现在,最低收入的人也有5000元。 重要的是,还有人的转变。 在张士英独创党课听讲中,“80后”吕继涛成为了该村最年轻的党支部委员,“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为人民服务可以这么有成就”。58岁的孙俊晓也是在张士英顾问的13年中光荣入党。这位打动张士英被其誉为一辈子学雷锋的朴实农民,受张士英影响,“要把好事继续做下去”。 在更为广泛的层面来看如今的东留善固:村里的小喇叭常年不停,每天除转播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和本村新闻外,主要就是道德与法制内容。每年春秋两季,举办公开晒被子活动,令那些不孝敬老人的年轻人知耻后勇。村里70岁以上老人每月会领到13元的“蘸醋钱”,80岁以上老人会收到生日蛋糕,村里每年对评为好媳妇的人,不管本村外村,由村干部带队,敲锣打鼓到娘家报喜挂匾,这让好媳妇在尽享荣耀的同时,也使得许多外村的娘家人成了东留善固的文明促进者。 4 一位老党员的家国情怀 9日下午,本该每月1日给老人发放的“蘸醋钱”,因国庆长假拖延至当日发放,场面又因张士英的到来而喜庆。东留善固村80岁以上的老人均纷纷围过来,竞相打招呼、握手、寒暄。84岁的吕天民没有想到自己的腿摔伤,还能得到老书记的牵挂,“那是2011年10月份,张书记再次来东留善固村,一进村听说此事后,就赶到家里来看望,你说感动不感动。” 张士英说自己大半辈子都在农村工作,也没啥爱好,就是爱和农民打交道。“农民是属暖水瓶的,一摸表面凉,里面的水都是100度。你敬他一尺,他敬你一丈。” 讲究一生奉献的张士英,在谈及家人和孩子时,却言语不多,“他们都很支持我”。 “没有感觉出什么照顾不到,已然习惯。”13日上午,张士英的老伴、80岁高龄的石俊芳在电话那头爽朗应答。这位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党史专业毕业的老大学生,几十年来,始终默地在背后支持张士英,“他就是喜欢农村,喜欢农民,工作时就常常有半年时间不在家,离休时一样,所以没感觉出什么异样来。”同样,“也没有委屈”。石俊芳告诉记者,起初张士英选择到东留善固当顾问,许多人质疑其有所图,“但我们告诉他们,这是分文不取。” 刚刚从邢台市公安局退休的女儿张力则告诉记者,起初确实有些不太理解,“但父亲一辈子就这样讲奉献,我们也慢慢理解了。”在张力的记忆中,身为父亲的张士英一生平易近人,“那时来我们家的老百姓,推门就进,父亲赶紧张罗做饭吃东西,稍有怠慢,父亲就不高兴。”父亲的言行也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因为父亲在邢台工作了十几年,许多人都认识我,在介绍我时,从未省略的一个介绍就是‘张士英的女儿’,就这句话,让我一生也谨言慎行,以父亲为准则,不敢越雷池半步。” 张士英能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但始终难以割舍那熟悉的乡土。他说自己的身体除了腰部受损及骨质增生外,“零部件都没有问题”。只要脑子不糊涂,身体还能走,不给村里添麻烦,“还会顾问下去”。(记者张会武文/图) |
关键词:离休干部,余热,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