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东晨:制药企业创新中的扬与弃
2 转型原则是『做一做二不做三』 新闻纵深:近日,中国制药发布公告称,将中国制药更名为石药集团。更名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蔡东晨:更名意味着石药集团完成了内部转型。此次更名前,只有原料药事业部属于上市公司,而更名后经过内部整合,原来没有上市的药品事业部、创新药和品牌药事业部已全部注入上市公司。今后石药的主营业务将从原来的原料药,渐渐向创新药和品牌药为主的全产品线过渡。 当然,此次更名还为了石药品牌的统一化运营。中国制药是1994年内地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医药企业,因为企业在香港上市,内地很多人只知道石药集团而不知道中国制药。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培育,石药的品牌形象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知,但不断提升的品牌价值在资本市场却得不到体现。此次更名,有利于充分发挥石药的品牌价值。 新闻纵深:两大事业部注入上市公司,是不是将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蔡东晨:的确,去年中国制药旗下原料药板块持续低迷,不能给股东很好的回报,此次转型是为了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新闻纵深:您反复提及原料药市场的低迷与萎缩,情况到底有多严重? 蔡东晨:我以青霉素为例给你算笔简单的账:管制瓶成本8分钱,胶塞7分钱,铝盖2分钱,不算瓶里装的内容,成本已经超过0.17元了,而现在的青霉素招标价格是0.18元。也就是说,瓶里就是装土企业也赔钱。 所以,制药企业转型刻不容缓。 新闻纵深:石药提出“从原料到制剂、从普药到新药”的战略转型已经多年,成效明显吗? 蔡东晨:当然,我们的产品结构已经明显优化。10年前,我们的原料药与制剂药销售比重是7∶3,现在制剂药已经占到了半壁江山,创新药成为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我们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末,制剂药的销售比重要提高到70%以上,真正完成从“原料药到创新药”转型,成为同行业“自主创新”的典范。 新闻纵深:这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石药将逐渐削弱甚至放弃曾经的原料药主业? 蔡东晨:不错。对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原料药,我们的原则是“做一、做二、不做三”,也就是说,如果做不到在世界上成本最低、技术最领先、排名前两位,我们就三个字———“关、停、卖”。“变则生,不变则死;变则新,不变则旧”。我认为,传统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必须走这条路。 新闻纵深:也许有人会说,你只是说说而已,真要放弃曾经的优势会舍得? 蔡东晨:我还真不是光说不练。就在去年11月份,我们已经关掉了一个这样的子公司。这个公司是做羟邓盐产品的,这是一种抗生素的中间体,规模在国内也排名在前三位,但附加值低、不挣钱,关键是市场上我不是独一份,很多家企业在做。所以,关掉,不做了,公司600多名职工全部分流到药品事业部。 今后,关停这样的子公司或车间将会是石药集团的常态。 新闻纵深:在转型的道路上,弃旧的同时,石药还有哪些创新规划? 蔡东晨:我们的转型意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型医药集团。 现在,石药在研的新药项目有170项,仅国家一类新药就有25个,涉及心脑血管、精神神经、内分泌、抗肿瘤等七大领域。未来,石药将通过并购,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强化现有治疗领域的品种组合的实力。同时,将通过海外合作并购,获得技术、品种、海外渠道等资源。 此外,继续实施“大品牌”战略。目前,我们已经拥有了石药、欧意、果维康、恩必普4件中国驰名商标,成为省内单家驰名商标数量最多的企业。未来,石药将进一步培育自己的品牌产品,树立独特的品牌形象,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 |
关键词:制药,企业,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