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预算公开一夜被删令人浮想联翩
日前,广州市41个部门公布的2013年预算中,广州市质监局那份一闪而逝、只存在了一个晚上的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堪称过去两年预算公开中最大的“亮点”。(4月7日《中国青年报》) 公开透明是民主监督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人民连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都不清楚,也就无法监督钱花得合不合理,事办得称不称心。 纵观广州三公经费公布情况,离群众期待还有相当距离。一方面,很多公布的数字较为笼统,很难让公众判断出这些支出是否合规合理。例如在多部门公开的信息中,除却几个功能类数据,再看不到更具细化的、一目了然的小科目,让人“雾里看花”。 另一方面,好不容易有个单位公开了“详实的、非常有看头的”三公经费预算表,却只存在了一晚上。在我看来,一闪而逝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自身的底气不足。根据新闻可得知,广州市质监局2013年预算原本56页,但很快被一个46页的新版本代替,消失的10页是一份完整的表格:财政拨款安排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那10页的三公经费预算表,在公布形式上,是一份老百姓能看得懂的预算表格,它按照经济分类,而且具体到了预算科目的“款”。 很明显,正是因为详细列出了公务接待标准、预计接待人数、公务用车数量,以及每辆车每月的花费,这些让百姓看得懂的“东东”,才更容易激活民间的监督力量。例如2013年广州市质监局公务接待费预算为280万元,按照说明中每人次100元的接待标准算,公众可以推算出其2013年要接待2.8万人次。这很容易让人质疑其接待人数是否过多,进而被要求给予进一步说明。此语境下,一旦当事单位对百姓监督缺乏底气、对释疑缺乏耐心,就很容易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让预算表一闪而逝。 二是来自体制内的压力。广州质监局作为群众心仪的“出头鸟”,未必就受到其他部门甚至其主管单位的待见。此背景下,迫于同行面子也罢,迫于领导压力也好,广州质监局最终采取“与其他机关单位公布部门预算的做法一致”,都不难理解。 不管怎样,三公预算表的一闪而逝充分说明了政府部门掌握的预算信息远远多于已经公布的,所有部门按照广州市质监局最初的版本公布,技术上没有任何困难。 这也提醒我们,三公公开与否,抑或公开是否尽人意,都不能靠相关部门的自觉。建立针对预算公开有效的法治体系、行政考核和监督制度等,实在是当务之急。三公公开要有大的突破,既需要顶层设计和强力推进,又有赖于体制内的人大质询、特定问题调查、预算修正等各项政治权力的启动,还有赖于民间的建议、批评等公民权利渠道的畅通无阻。(邓子庆) |
关键词:三公预算,预算公开,一夜被删,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