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宋荣琴:不能让乡间民谣湮灭 踏遍100多个村庄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15 07: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为搜集民谣放弃服装店

  “小白菜,心里黄,三岁两岁没了娘,从小跟着爹爹睡,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了个后娘三年整,添了个弟弟叫梦梁,梦粱想吃干条面,他吃稠哩(音)俺喝汤……”在宋荣琴童年的记忆里,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唱民谣,而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民谣形式多样,简短好记,唱起来朗朗上口。”“现在会唱民谣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就是想抓紧时间把这些民谣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就是11年来宋荣琴不论严寒酷暑,坚持搜集民谣的动力。“民谣出自乡间,与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仔细品来,能反映出当时的生活状态,了解祖辈的智慧。”就这样,从2002年开始,宋荣琴决定对正定的民间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当时她还经营着一家服装店,生意非常红火。她白天经营店面,晚上就近搜集民谣。由于时间有限,几年下来,搜集到的民谣并不多。

  2006年,宋荣琴得知一位80多岁的老人经常在正定县城恒府广场上念唱民谣,就过去请教。“一把芝麻撒上天,我哩(音)歌谣万万千,北京唱到南京去,回来还要唱三年。”这首民谣就是那位老人教给她的。两个月后,当宋荣琴再次到广场上寻找老人时,却听说老人已经离世了。当时,宋荣琴就感到非常遗憾。“会唱民谣的人年龄都比较大,如果不抓紧时间搜集,就怕搜集不来了。”

  这件事,让宋荣琴决定关闭服装店,用自己所有的时间专门搜集民谣。宋荣琴的执著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如今,老伴每到一处地方打工,就会特别留意哪里有老人会唱民谣,时间久了,他也就成了宋荣琴的“线索人”。家里最小的民谣“粉丝”,是宋荣琴8岁的小孙女,也非常喜欢唱民谣。“孙女可喜欢跟着我唱民谣了,这也是我感到很欣慰的事情。”

  足迹遍布100多个村庄

  11年来,宋荣琴走过的村庄有100多个,近在县城周边,远到六七十里地外的村子。

  宋荣琴从小在正定西关长大,后来嫁到西门里街,对正定以外的地方很是陌生,根本不知道哪个村子在哪儿。要破除搜集民谣的第一道坎,就是要找到所在村子的位置。于是,宋荣琴买了一张正定县地图,按照地图标示的村落,逐一走访。每到一村,就找老人聊天,请他们唱民谣或者提供线索。“大多时候都是我先唱,慢慢勾起老人的回忆。”“很多人不理解,还有人说我是神经病,不给好脸色看。”有很多人都不理解宋荣琴的做法,她也经常遭受冷遇。不少时候,有人会向宋荣琴要证件。“你是干什么的,搜集民谣挣多少钱啊?”

  在搜集民谣的过程中,宋荣琴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了进去,每天总是带着馒头和水上路。有时候,遇到老人给自己唱歌谣时间长了,宋荣琴还会在小吃摊上请老人吃一顿饭。遇到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宋荣琴就给老人点钱,或者给他们买些东西。

  有一次,宋荣琴到城西一个村,看到几位老人在街边闲聊,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过去的老歌,多着呢。”说着,一位86岁的老人便给宋荣琴唱了起来。宋荣琴忙掏出笔记在纸上。不料,没唱多长时间,老人的儿媳妇过来了,拉着老人往回走。“你不知道她是什么人就给她唱,现在什么骗子都有,快回家去吧。”

  此时已经是上午11时多了,不甘心的宋荣琴就一直在老人门外不远处苦苦等着。“老人下午应该还会出来歇凉。”就这样,一直足足等了3个小时,终于看到老人从家里出来了。当时,老人看到宋荣琴,很是惊讶,“闺女,你咋还在这里等着呢?”“我想听您唱民谣呢。”宋荣琴的坚持感动了老人。“早知道你在这里等着,我宁可不睡晌午觉,也得给你再念几个。”

  久而久之,宋荣琴和很多人成了朋友,有时候一到村里去,老人们就说,“怎么好长时间不来了?”有的还会主动给她提供线索。“在搜集民谣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更会收获很多乐趣,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关键词:宋荣琴,乡间,民谣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邢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