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巴黎站侧记
正值金秋时节,“大美至纯--韩玉臣油画书法摄影作品欧洲巡展”第二站,于10月1日至4日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有逾百年历史,以拥有众多油画藏品而在法国享有盛名,韩玉臣是第一位在此办展的中国人。为期四天的展览,尽管时间有限,却在巴黎引起了较大反响。 本次向法国公众展示的45幅作品,是十几年来韩玉臣多次进藏,与藏民深入接触过程中获得的灵感,真实地反映了雪域高原的纯美风光和不同年龄背景的藏族同胞的生活状态。展览引起了巴黎各界人士的关注,有法国的公主、有伯爵夫妇、有画家、有公使,还有对西藏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巴黎市民。 画家把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化内涵融入诗性化的作品中,用色彩和笔触生动地表现出的人物形象,深深触动了各位观众。年逾八旬的法国安托瓦内特公主,进入展厅后在每幅画作前都驻足很久,全部作品看完后仍感意犹未尽,又踱回到一幅描绘百岁西藏老人的画作《沧桑》前,再次凝视,仿佛要跟他进行“世纪对话”。她告诉韩玉臣,自己与西藏有很深的渊源,曾经资助过一个藏族小孩,如今小孩已经成长为律师。听画家介绍西藏现在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得到了普及,公主露出欣慰的笑容。 展厅陈列的作品涵盖了藏区不同区域的特色,风光色彩鲜丽斑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使观众如临其境。巴黎副市长约克彼尔勒科克对摄影作品《纳木错》的湛蓝天空、纯粹白云赞叹不已。另一位副市长哲宏库梅在画作《唐古拉山下》前说到:“站在画前能感到羊群迎面而来,仿佛伸手可及”。曾经设计了北京国家大剧院的国际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对画作《小伙伴》非常感兴趣,他告诉记者“不仅仅是观众在看画,画中的孩子们仿佛也在注视着展厅中的观众,在观众和画中人物中间,出现了双向的心灵交流”。 油画艺术是通过色彩的处理,空间的把握,表现事物的体积和质感。韩玉臣的画作里对红色的大胆运用和巧妙安排,凸显了西藏原生态的民族特色,颇具感染力。从比利时特意赶来观展的艾尔维得力迪凯克伯爵夫妇,对带着红色围巾的藏族少女《尼玛》赞叹不已:“红得靓丽,红得鲜艳,红得热烈,真乃点睛之笔”。这天恰逢伯爵夫人生日,她迫不及待地要收藏该画作为自己的生日礼物。巴黎艺术家珍妮伊克夫在仔细揣摩了每幅画作后,告诉记者“韩玉臣先生通过大胆的笔触和鲜亮的色块造成强烈视觉反差,对人物神态刻画精准细腻,下笔时审慎却不失激情,使画中景物惟妙惟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次展览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民族形象,在中法文化交流上架起友谊的桥梁,让更多的法国观众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的西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署总干事汉斯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西藏经济发展成就和为保护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令人印象深刻。对于藏区妇女儿童的受教育情况也是我们未来的关注点。”法中亚洲协会主席马瑞康百克斯先生曾经多次去过西藏,是那里发展变迁的见证者,他说:“韩先生的作品真实地、客观地反映了西藏的风景和藏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唤起了我对那里的美好回忆。” 雪域高原的大美至纯也深深陶醉着观展的普通民众,在留言簿中不乏这样的文字“这是一次意义崇高的画展,将西藏永恒的壮美带到法国人面前。我很想跳上飞机亲眼去那里看看”;“很动人的作品,很精彩的展览,给我一个了解西藏动植物、风情面貌、传统文化的机会”;“从画家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对生命的尊重,感受到人道主义的力量”。一些曾经去过西藏的观众告诉记者,画展仿佛使他们又到了那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当他们得知这些作品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时,惊讶之情溢于言表,无不为画家本人追求梦想,不畏艰辛进行创作的精神深深感动。 韩玉臣自幼喜丹青、好书法,虽从商多年,但一直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他绝非一个趋附潮流和赶赴艺术盛宴的“客串嘉宾”,作为真正的艺术家,他在探索着时代发展趋势的同时,清晰地认清自己和把握住未来的方向。他不断汲取知识,充实自己,获得艺术创作灵感。当他踏上西藏的土地,感受雪域高原的民族风情时,艺术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迸发出不竭的创作激情。他用西方油画技法演绎东方大美之情,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精髓,又凸显时代感。 |
关键词:韩玉臣,欧洲巡展,巴黎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