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学院师生与网友交流 用奉献书写别样人生
微访谈:对话保定学院到西部教书去唱响青春之歌 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掀起了青年人去基层追逐人生梦想的热潮。今天适逢青年节,下午3点到5点,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代表及其他师生代表参加新华微访谈现场直播,畅谈西部支教的感受,并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数以万计的网友分享这个追梦集体的别样人生。 致敬: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当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消息的那一瞬间是什么感受?”下午3点,微访谈一开始,网友“穿舞鞋的兔子”就率先提问李桂芝老师。“非常鼓舞,这肯定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李桂芝马上做出回复。 李桂芝是保定学院2000届毕业生,也是当年前往新疆且末县支教的15名志愿者之一。14年过去了,她扎根当地,仍站在三尺讲台上,为新疆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广大网友,网友“夏之季”说:“向你们致敬!这种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而志愿者们则非常谦虚,“我们只是西部一名普通的建设者,我们都很平凡。” 青春怎么样才更有价值?面对网友的困惑,志愿者表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祝愿所有的青年都有奋斗的现在,灿烂的未来。”这个精彩回复受到了网友的热捧,截至下午5点新华微访谈结束时,已有148名网友进行转发和评论。 追忆:对青春和梦想的追逐 侯朝茹是2000年去新疆且末县支教的一员,网友“超级路易”问她:“完全可以在家乡找个不错的工作,为什么会做出这种决定?”侯朝茹回复说,她是学历史的,一直对祖国西部的历史、文化感兴趣,再加上有一种想到远方实现自我的冲动和理想,就义无反顾地去了西。 说起第一次到新疆且末县的感觉,侯朝茹用“荒凉、风沙大、遥远、民风淳朴”来概括。的确,且末县,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南边缘,年降水量不足20mm,全年沙尘天气多达200多天,无论是艰苦的生态环境还是陌生的生活环境,都给这群志愿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老师们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网友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信念,和对新疆孩子的爱。”侯朝茹说,不仅她坚持下来,他们这一批的志愿者全部都留了下来,“我们这个群体是团结的,大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工作进步,所以大家都坚守在西部的三尺讲台上不动摇。” 谈起现在的状态,李桂芝说,他们都在那里安了家,有了房子,吃住都已经习惯了,他们已经真正成为了西部的建设者,把那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感动:榜样就在我们身边 “去支教之后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网友“hahajoyce”提出这样的疑问。“收获了事业,收获了当地人民的接纳、认可、肯定,更收获了和当地学生之间深厚的感情。”侯朝茹如此回复。当然,这和他们的无私付出是离不开的。看到且末县四千名师生的中学没有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没有心理健康课,侯朝茹从2006年起开始自费学心理学知识,2009年考取咨询师资格后主动承担起了高考考前心理辅导的任务,尽管没有任何报酬,但她仍然坚持开展,无怨无悔。 侯朝茹表示,在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感人的事情非常多。她举例说,有一次西藏发生地震,支教的教师岳刚组织正在上课的孩子们有序地往外跑,这时一个孩子一把拉住他,说,老师我们一起跑吧,孩子的关心让岳刚特别感动,终身难忘。 作为母校,保定学院也一直在关注着西部支教群体。“学院为西部计划做了许多工作,比如加大宣传力度,欢送赴西部工作的毕业生,设立了‘西部支教爱心救助金’等等,尽量为在西部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保定学院院长崔勇表示。 “作为支教的先行者,他们又有哪些话想对正在求学的学弟学妹们说?”网友“北京的天”问道。“最想和学弟学妹说的是,一定要珍惜大学时光,学到真知识,不然,到了工作岗位会有知识不够用的感觉。我们在西部,感觉这里需要的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我们的团队。”李桂芝随即回复网友。 面对号召,保定学院的学生代表当即回复:“师哥师姐们的事迹让我非常感动,我发现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希望自己能追随师哥师姐们的步伐,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付出青春和力量。” |
关键词:保定学院,支教,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