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专题库>>专题新闻

薛建中:党员干部要作学习的表率

http://www.hebei.com.cn 2013-03-29 16:2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薛建中

  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继中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任务。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作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不断学习的表率。

  作勤于学习的表率

  勤于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学习意识,把学习作为经常性的任务,当作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使天天为学习之日,处处为学习之地,人人为可学之人。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坚持不懈地学。勤于学习,关键在“勤”。勤于学习,首先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利用好时间,拿出欧阳修的“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的读书精神,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要有鲁迅先生那样的学习劲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千方百计挤时间学习。勤于学习,不能怕吃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有人就形容它“不像吃面条那样容易,读诗那样悠闲,绣花那样轻松,湖水那样平静”,有时确实需要有一种“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精神。勤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持之以恒。有这样一副对联,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勤于学习和取得成效之间的因果关系:练功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功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革命烈士李甲秾则这样认为:吃苦是良图,费苦心,下苦功,用苦力,苦境终成乐境;偷闲非吾策,做闲事,说闲话,好闲游,闲人就是废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同时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民族,历史上曾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学习故事。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我们树立了热爱学习的榜样。今天,如果广大党员干部都能在勤于学习、刻苦学习上率先垂范,走在前面,不仅个人能够收获“日有所长”的学习成效,使“苦境”化为“乐境”,而且必然会换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人民群众期盼的更大“乐境”。

  作善于学习的表率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善于学习,就是能够充分有效地获取知识,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要想对他所处的时代产生影响,必须使他自己所具有的能力比其他人更适合那个时代的需要。”当今时代,是一个能力价值凸现的时代。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能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联系,这样的学习就可能是无效学习。

  善于学习,首先是要学习工作所需的知识。现在的知识总量已是天文数字,并且还在以几何数字飞速增长,人类需要解决的问题亦是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一个人生命长度有限,精力有限,要想通过学习获取所有知识,具备解决所有问题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科学的态度是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习那些有实用价值的知识,学习那些能够提升自身解决问题能力、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知识,学习那些有利于加快国家建设步伐、更好造福人民群众的知识。选取这样的知识进行学习,必须从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做起。善于学习,要反对那种好高骛远、心浮气躁、朝三暮四的学习态度,沉下心来,脚踏实地地学,持之以恒地学,努力使自己成为能够解决某一方面问题的行家里手。善于学习,要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学习和研究,都以知识信息为作用对象,但两者也有诸多不同之处。一是两者中人与知识的关系不同。学习过程中,人是知识的客体,有被动接受特点;研究过程中,人是知识的主体,有积极吸取特点。二是指向不同。学习是为了吸取知识、消化知识,基本停留在认识层面,主要用于改造主观世界;研究除了吸取、消化知识,还要加工、创造、输出知识,已经深入到指导实践层面。三是效果不同。同是获取知识,单纯的学习,其效果多为“雨过地皮湿”,难以深入,而研究获得的信息则要更准确、更深刻、更实用。仅就学习与研究的关系而言,学习不一定要研究,研究却绝对离不开学习,而且必须深入、系统、持久地学习,在思考中学习。这是一种更有效的学习。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毛泽东同志也曾强调:“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善于学习,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如果党员干部都能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无疑能够大大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作不断学习的表率

  全球化时代,世界变得更加扁平,变化日新月异,党员干部个人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既不会一次完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避免被社会发展潮流淘汰。

  不断学习,首先因为人的成长进步是一个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即是说,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从人生的必然王国出发,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自由。不断学习,也因为学习的目的,是要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而规律则深藏在事物之中,不会一伸手就抓住。这就决定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必然表现为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探索认识过程。古人说:“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只有不间断地学习、研究,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才能更深刻、更全面。加之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昨天学得的认识,在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以后,就不一定再符合实际,要在动态中把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需要不断学习,终生学习。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据研究,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说过去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如一次性电池,一次充电终生受用,那么当前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则是必须能够多次使用、反复充电的蓄电池,只有时时充电,能量充足,才能找到发挥作用的舞台。而当前我们的国家,恰似一台依靠“电池”驱动的列车,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快速前进。这里的“电池”,就是高素质的国民特别是党员干部所带来的创新能力。如果党员干部乃至全国人民都能通过不断学习,时刻保持足够的创新能量,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尽早实现。

关键词:党员干部,十八大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孙晓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