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社会法制

黄骅热心人“接力” 天津老同学44年后重逢

http://www.hebei.com.cn 2013-05-02 07:2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44年前,作为“知青”,天津市的刘淑敏来到黄骅并在此扎根。时光流逝,她与当年的那些老同学们渐渐失去了联系。但她的同学们却没有忘记她,凭借着仅有的一点儿连线索都称不上的“线索”,两位如今也已是花甲老人的“老同学”踏上了赴黄骅寻“亲”的路。她们果然找错了地方———那个村子里根本没有刘淑敏,但她们却没有找错人———在好心人的“接力”帮助下,失散44年的老同学终于见面了。

  天津老人远赴黄骅寻“亲”

  4月13日,黄骅市常郭镇前王桥村村支书邓玉华家中来了两位天津老人,两位老人名叫崔黛秋和王瑞兰,她们是专程从天津赶来寻找当年的同学刘淑敏的。

  原来,刘淑敏和崔黛秋、王瑞兰是同学,44年前,她们同在天津,同窗6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69年2月6日,17岁的刘淑敏作为知青开赴黄骅。在44年的时光里,由于通讯、交通条件的限制,刘淑敏和同学们彻底断了联系,她也成了老同学心中永远的牵挂。

  三年前,在老班长沈德育的提议下,老同学开始寻找刘淑敏。几位老同学把周边的几个派出所寻了个遍,没找到刘淑敏的任何信息。他们也曾辗转打听刘淑敏的家人,仍无消息。几位老同学想尽了办法,却毫无头绪。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同学韩丽华说她哥哥曾在黄骅市当过知青。几经周折,几个人得到不确切的消息:刘淑敏当年可能在前王桥村下乡。

  无论消息确切与否,老同学们都要再“赌一把”。崔黛秋说,也许这是最后一次努力了。当天上午11点,两位老人赶到前王桥村,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他们来到了村支书邓玉华家。

  “只要人在黄骅,我就尽力帮你们找到”

  不巧。前王桥村没有刘淑敏这个人。天津老人的寻“亲”之路眼看就要走到尽头。

  这时邓玉华说话了:“别灰心,只要人在黄骅,我一定尽全力帮你们找到。”

  原来,邓玉华曾几次连任黄骅市政协委员,他在数次交通事故中,救过6个人的生命;2011年,还把一个与家人失去联系的河南人送上了回家的路……用邓玉华自己的话说,“我找人算是找出经验了。”

  中午,邓玉华留两位客人在家吃饭。他一刻也没闲着,而是四处联系,几乎打遍了周边村庄村支书的电话。可是,都说不认识此人。最后实在没办法,邓玉华联系了黄骅市常郭镇派出所所长郑景华,希望能通过公安机关找到突破口。

  户籍警加班同学终相见

  当天正是星期六,派出所工作人员不上班。“两位老人都60多岁了,又从天津大老远赶来不容易,你就帮帮忙给找找这个人吧。”邓玉华急忙说明情况。了解到这些以后,郑景华立即联系了户籍科工作人员吴英来。正在吃饭的吴英来放下碗筷,火速赶回了30里外的派出所。

  此时已是下午两点半,邓玉华开着车带崔黛秋和王瑞兰也赶到了派出所。打开电脑,输入“刘淑敏”,全国户籍系统联网后,电脑上立刻出现了100多个刘淑敏。经过筛选,仅黄骅的“刘淑敏”就有40余个。人们紧紧地盯着屏幕,一个一个地核实。最后还是邓玉华看到了“红桥区”三个字,经二位老人核对照片和其他一些信息,确定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刘淑敏。大家都兴奋不已,“就是她,就是她!都没怎么变样儿!”指着屏幕上的照片,崔黛秋和王瑞兰激动地喊了起来,她们赶紧把这个天大的好消息通知了天津那边的老同学。

  看到两位老人的兴奋劲儿,邓玉华和吴英来也替老人们高兴。吴英来随即通过户籍信息查到了刘淑敏家的地址:黄骅市滕庄子乡西道安村,又查到了家里的电话。邓玉华再一次发动汽车,他片刻不停地将两位老人送到刘淑敏身边。

  在去往西道安村的路上,邓玉华与刘淑敏通了电话。刘淑敏听到两位老人的声音时才如梦初醒。她说,这是她这辈子也想不到的事情。

  下午三点多,邓玉华终于完成了他的“使命”,把两位老人送到了刘淑敏的身边。

  老同学重返黄骅表谢意

  4月22日,崔黛秋和王瑞兰在其他两位老同学的陪同下再次回到黄骅,他们将两面锦旗送给了邓玉华和常郭镇派出所。

  原来,那天送走邓玉华后,刘淑敏家完全成了老姐儿仨的世界,她们紧握着彼此的手,44年不曾见面,她们都从当年的青春少女变成了如今的花甲老人,可是这些丝毫不能减少她们相逢的欢乐。晚上,姐妹三人聊起上学时的趣事,讲述过去这些年的风风雨雨……这一夜,三位老人难以入眠。想到这一天来的经历,老人们深深感动于遇到的那些热心人,正是因为这些热心人“接力”一样的爱心传递,才有了这场44年后的重逢。于是才有了这次老同学们重返黄骅表谢意的行动。

关键词:黄骅,爱心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邢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