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质量状况》公布 制造业竞争力提升
2005-2011年河北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省质监局近日公布的《2012年河北省质量状况》显示,2012年,全省工业产品质量保持稳定,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加大改造提升力度,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跟踪统计的326家省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工业产品销售率比上年均有提高。 建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级品率较高 2012年,我省对326家省重点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指标进行跟踪统计。统计显示,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为85.14%,比上年提高0.59个百分点,总体质量持续高于一等品水平(80%)。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优等品产值率为37.93%,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等级品率较高的产业是建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分别是90.55%、89.00%、88.99%。 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53%,比上年略有提高。销售率较高的产业是建材、钢铁、纺织服装。 新产品产值率为18.93%,比上年降低2.46个百分点,产值率较高的产业是石化、装备制造、建材。 监督抽查合格率较上年略有提升。2012年,国家监督抽查了我省73类805家企业的859种工业产品,平均抽查合格率为87.2%,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呈上升趋势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持续提升。2012年,经对全省10225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77.46,比上年提高1.64。其中,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工程技术人员比重、质量损失率等4个统计指标分别比上年增加。 全省制造业30个行业相关数据测算结果显示,我省制造业中有23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有所提升,比上年增加2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75分以上的行业数量达到14个,比上年增加了3个行业。“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虽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与我省在全国经济总量的位次不相适应。”业内人士指出,企业的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同先进省份比还有很大差距。制造业在总量及规模增长较快的同时,质量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小规模大群体的区域产品多,低标准低技术低水平生产,生产初级和低端产品的企业较多。 重点产业优势产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点钢铁企业的产品质量指标保持较高水平,炼铁工序、炼钢工序、轧钢工序的产品合格率分别达到99.69%、99.79%和99.78%,比上年均有提高;重点钢铁企业新产品产值率比上年提高2.18%。 生物医药产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能、出口创汇稳步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66%,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44%,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32%。重点医药企业主要化学原料药及制剂品种的产品合格率达到100%,化学药及中成药国家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100%。 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提升 重点对乳制品、酒类、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饮料、淀粉制品和调味品等7类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规范、治理和风险隐患排查,全省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和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国家监督抽查我省调味品、饮料、豆制品、方便面、食用油、蜜饯、肉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等9类食品167个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7.6%,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 在国家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风险监测中,共采集我省样品1381组,发现问题样品21组,问题样品检出率为1.4%,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省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了全省6314批次产品,6156批次样品实物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实物质量合格率为97.1%,产品质量保持稳定。 食品和建材产品是举报重点 2012年,全省质监系统12365举报投诉中心受理产品质量申诉、案件举报和咨询共计32243件。其中,食品、建材产品、家用电器、农资产品等是举报投诉的重点,这4类产品的业务受理量占业务受理总量的74%。 食品和建材类产品仍是举报的重点,分别占案件举报总数的41%、2%,占全部举报案件总数的61%。食品类举报的重点主要是非酒类饮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是无证生产和产品质量不合格;其次是乳制品、酒类和肉制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合格、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和无证生产。建材类举报的重点是钢材,反映的主要问题是非法炼制地条钢、无证生产螺纹钢;其次是水泥及其制品和电线电缆,反映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质量不合格、无证生产及冒用他人厂名厂址。 |
关键词:制造业,质量状况,河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