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渤海潮评

“城管卧底”感知民生应光明磊落

http://www.hebei.com.cn 2013-06-18 08:14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白天穿制服执法,晚上换便装摆摊。武汉一城管的变身戏法,引发了广泛关注。对此,武汉城管的官方回复是:城管摆摊实为体验摊贩生活的卧底,目的在于“换位思考”,便于提高管理水平。面对质疑,城管方面还出示了“卧底日记”。(6月17日《楚天都市报》)

  尽管武汉城管方面称此举目的在于换位体验,以提高管理水平。但冠冕堂皇的理由,却给公众带来惶恐和不安———执法者卧底市井,之于公共生活,到底是福还是祸?这般不怎么光明磊落的方式,是否符合正义的要求?

  卧底的存在,离不开两个甚至多个敌对或者对立的阵营,是斗争思维下的产物。城管卧底,那与之敌对或对立的阵营又是谁呢?如果,将摊贩当成了敌对和对立的群体,那么城管的这种斗争思维,显然是身份角色的错位。作为公共服务者,包括摊贩在内的市民,理应是其提供公共服务的对象,而不是打击消灭的敌对群体。公共治理者与民众制造对立,这样的思维,是官民冲突生发的根源,也是政府形象受损和公信跌落的祸根。

  虽然城管方面辩称,这是体验摊贩生活,大概意思,也许是让城管队员体味底层民众的艰辛,以消解城管执法过程中的戾气。这粉饰得无比良善美好的动机之上,恰恰折射出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底层生活多艰众所周知,何必卧底体味?更何况,作为基层执法者,应该是时时处处紧贴民生,又何必玩卧底的把戏?基层权力不知底层民众之艰辛,还要卧底查探,难道是脱离群众太久了,又或是养尊处优惯了?也许,这不全是现实,但卧底之举,却折射出公共管理者的愚钝和麻木。

  愚钝和麻木,也许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由城管卧底这个举动,不禁令人为公共生活隐藏着这样的卧底而担忧。以体验的名义卧底公共生活,执法者等公共管理者采用这种并不光明磊落的手段,难免让公众感到惶恐。执法者掩藏身份,埋伏于公众的生活中,这样的窥探,实际上是变相禁锢民众的自由。无论动机良善与否,隐藏身份的卧底行为,都与光明磊落的行政伦理和法治精神相悖逆。

  公共管理者要了解民众的生活和诉求,要打捞底层沉没的声音,大可以光明正大的调查现状和收集民意,何必搞得如此神秘?卧底探民情的戏码,绝不该是文明社会出现的场景。有畅通的表达渠道、有良性的官民对话平台,听民声、知民意并不是多难的事情。放着正正经经的方式不走,搞得如此神秘鬼祟,武汉城管卧底表现出来的“特色”,怎能不令人费解,又怎能让人心安。

  由武汉城管卧底,纵观整个公共治理生态,不难发现,不少公共管理者似乎都热衷于“不走寻常路”。民意早已过河,却依旧自以为是、兢兢业业地摸石头;放着对话民众的“寻常路”不走,却非得特立独行利用卧底……面对公共质疑,用心良苦的公共服务者往往觉得委屈,岂不知,饱受折腾的民众更委屈。传达正义和福祉的道路有千万种,但公共管理者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地独辟蹊径,更不能罔顾常识、法纪和民意。光明磊落的民意调查,被武汉城管的卧底之举搞得神神秘秘,以至于引发舆论议论和民意质疑。真不知道,在部署“换位思考”的卧底行动之前,当地城管部门是否认真审视过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职权。迷失职责,滥用手段,武汉城管的卧底之举,无论初衷如何冠冕堂皇,但在公共常识和行政伦理面前,除了增加公共生活的烦恼和不安,止增笑耳。(时言平)

 

关键词:城管,摆摊,武汉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杨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