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染治理不能被边缘化
7月9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环境保护问题作报告时指出,全国4万个乡镇、近60万个行政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但大部分都没有环保基础设施,不少地方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态。 近些年,我国各大城市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有的城市PM2.5指数爆表已是家常便饭。为了躲避空气污染,人们就会选择在周末的时候驾车去农村享受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但现实却总是那么“骨感”,环境污染当真没有幸免者。现在,农村的美景正在被打破,而农村污染也到了必须尽快治理的地步。 相比人口和资源高度集中的城市,广大的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江河湖泊遍布,对于污染有着相对较高的自我吸收和净化能力。但这只适用于牛粪、秸秆等生物污染源,面对塑料袋、重金属、农药等新的污染,自然的降解和净化能力变得无能为力,远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还是有点太乐观了,对于塑料袋、农药残留等污染,靠风刮和蒸发根本无济于事。 前不久,九三学社一项调查显示,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其中在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相当严重,如广州有50%耕地遭受镉、砷、汞等重金属污染,辽宁八家子铅锌矿区周边耕地镉、铅含量超标都在60%以上。7月5日,光明日报一篇题为《正视农村污染,是时候了》的报道对此有详细的披露,看后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样的污染之下,农民的饮食和饮水安全都成问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又如何能够保证,不能吃的又何止“镉大米”一种?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治理方面“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点源、轻面源”已是习惯,城乡环保差距一直十分突出。但事实上,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轻视,不仅是对农民的不公平,也是对所有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忽视。 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曾明确提出,要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加快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政策上为农村污染治理吹了一股新风。随后,河北邢台等地广泛开展了“整顿农村环境卫生”行动,从效果来看,越来越多的乡村展现出街道整齐、环境整洁、温馨舒适的容颜。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越来越表现出“微缩城市”的样貌。在现代化面前,农村不再是朴素而遥远的世外桃源,困扰大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在农村多多少少也会出现。但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的缺失,却又让富裕起来的乡村呈现出“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现状。 因此,农村的污染治理不能再被边缘化了,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是要防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老路,从根子上断绝工业污染源流向农村;其次,就是要补齐公共服务在农村的短板,积极实行垃圾、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让农村的青山秀水不因现代化生活而被破坏。(特约评论员周潜之) |
关键词:污染治理,边缘化,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