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探源泥河湾 中科院专家或发现早期人类建筑遗迹

http://www.hebei.com.cn 2013-04-24 08:50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新近发现半颗人头骨,年代有待测定

  4月20日至21日,泥河湾保护与发展暨纪念巴尔博发现“泥河湾层”九十周年专家研讨座谈会在张家口市举行,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多家科研机构及院校的专家学者,就泥河湾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展示了最新的发现和科研成果。

  石铺地面、石墙,或是早期古人类建筑物

  “你看,这片20平方米的石铺地面,西侧由大块砾石铺成,东侧由小块砾石铺成,两者界线清楚。如果是河水冲击形成的自然现象,应该不会这么均匀,所以推测应该是人为的,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证。”2010年,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袁宝印在大田洼遗址考察时,发现异常。2011年5月,在山神庙咀基岩平台边缘试掘,挖出石铺地面。2012年5月,经过文物部门批准,又挖掘出20平方米的砾石地面。“石铺地面距离小长梁遗址200米左右,层位与小长梁遗址相当,推测地质年龄为距今136万年。”

石铺地面,西侧由大块砾石铺成,东侧由小块砾石铺成。
袁宝印所指处为发现的石墙。

  袁宝印介绍发现的石铺地面。

  “石铺地面的大砾石紧密接触,凹陷处充填亚粘土,岩性与下伏浅湖相亚粘土相同,砾石间无粗砂及细砾,反映古人类构筑石铺地面时就地取材。”4月21日上午,袁宝印在发掘现场说,石铺地面显示棕色砂砾层被湖浪冲刷后残留的砾石层和石铺地面的单层砾石是时代不同的地层。

  袁宝印指着石铺地面说,当时进行发掘时,石铺地面的砾石间夹有许多动物肢骨碎片,石铺地面的砾石间含有旧石器和人工打制石块。“这些可以说明石铺地面为古人类有意识的建筑物,并在此长期活动。”

  据袁宝印勘探,山神庙咀单层砾石地面现保存面积为406平方米。“说明当时有数量较大的古人类在此活动。”

  袁宝印还在石铺地面的东北方向约200米处发现了砾石墙,砾石墙埋藏在湖相粘土、亚粘土之中。“你看,这是一个巨石支撑体构成直角的墙角,其中有类似炉灶的设施,不可能由自然营力所形成。”

  同时,袁宝印在砾石墙以北山坡的同一高度、同一层位发现石围圈。“石围圈的中心部分为湖相沉积—亚粘土,没有大砾石。”

  “在石墙墙体所围的空间内发现碎骨片化石、旧石器和人工打击过的石块,说明古人类曾在此活动,推测为打猎的设施。”袁宝印认为,砾石墙和石围圈被湖相粘土所埋藏,沉积粘土的湖水不可能搬运并沉积巨大砾石。其上覆盖15米的湖相亚粘土,附近没有较陡山坡,不可能有巨石滚落于此。砾石叠码成约0.5米高的墙体,垂直砾石墙有巨石构成的多个支撑体,它们之间的距离约1米左右,这种结构非任何自然营力所能形成。“石围圈由砾石叠码而成,中心部分没有砾石,任何自然成因的砾石层都不会有这样的结构。”

  石墙与石铺地面相距约200米,它们是各自独立的,但地层层位相同,估计地质年龄大约距今136万年。根据袁宝印的介绍,石铺地面和石墙是东亚迄今发现最早的古人类建筑物(与东非裂谷发现古人类建筑物大致同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发现,为研究东亚古人类智力和生产水平以及古人类生存环境提供有力证据,为“多地区进化论”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也为在泥河湾盆地发现早期古人类化石指出了方向。“但需要开展进一步地质调查,获得必要的地质证据。”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词:泥河湾,考古,人类起源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网
责任编辑:王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