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长城网>>河北频道>>全景河北>>科教文卫

正定之现实篇:全县47万人口 GDP总量为225亿元

http://www.hebei.com.cn 2013-10-27 07:28 长城网
【字号: | | 【背景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正定全县47万人口,县城不大,现今不过12万人,大多数正定人还生活在农村。不管居住在平房,还是楼房里的居民,他们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一天的味道,对这个城市同样充满敬畏之心。深深的胡同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圈起伴随成长的古树。古树无言,见证着古城朝晖夕阴。

  正定生活的三昧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答案也并不唯一。正定人淳朴、热情、幽默,也十分念旧。为生活奔波中,他们历练了正定的城市品格。

  生活:世俗小城,平凡淡定

  登上正定南城门北望,可以看到正定内各种式样的建筑。除了那些佛塔和楼阁这样的古代“摩天建筑”,还有类似城中村的两层小楼,低矮的平房,千篇一律的多层居民楼,再往西北,是大力发展商贸区的新城区,那里高楼耸立。虽说是古城,旅游产业不错,但闲适似乎并不属于正定,居民们都在为生计奔波,很多年轻人还在为房子发愁。

  历史文化街是近年来正定着力打造的商业街,街道两边都是两三层的明清风格建筑。在正定现存的四座寺院中,三座位于这条南北大路的两侧。沿着这条街一直往北,另一个正定慢慢呈现出来。过了常山东路,再往北,街道的名字变成了燕赵南大街,几乎完全没有了古韵。而这里,实际上仍在古城的范围内。正定30岁居民李霞就住在大街东侧的一个胡同里。这里的胡同跟普通村落几乎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居民家的院子更小,居住空间更为局促。北屋四间,院子西侧搭建着简易小棚,用来存放自行车。李霞的丈夫在城内一家药厂上班,每月能有2000元的收入。

  李霞在正定一个商城里经营童装生意,收入一般。“这个商城的名声不小,客源主要是本地人,还有部分是附近县里农村来的。卖童装竞争很激烈,再加上摊位费连年上涨,挣钱不如以前多了。”李霞说,她准备在商城里再盘下一个铺面,经营女装。“在平房里住着太不方便了,没有冲水的厕所,也没有市政供暖,我们准备攒钱在正定买个楼房。”

  李霞所在的区域,几年前就有拆迁的传闻,但是始终没什么着落。对于拆迁,居民们反应不一。有的支持,觉得一下子能给好几套房子,可以改善生活,但一些上了岁数的人觉得,住楼房,不能接地气,反而不舒服。现在,燕赵北大街上,原来的平房区域拆了不少,楼房成片。“去年每平方米还不到4000元,今年都快5000元了。”房价噌噌上涨,让李霞感觉挣钱的速度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以前还觉得攒了点钱,但很快被房价上涨给稀释掉了。

  至今,于小华还在为前年买房的决定感到庆幸。于小华来自正定农村,在石家庄市区上班,收入不太稳定,在石家庄买房希望越来越渺茫,索性,他决定在正定买房。“当时我看的那个楼盘每平方米3000多元,可以接受,一咬牙就买了。”一年多后,房子如期交付,于小华从石家庄的出租房搬进了位于小商品城区域的高层里。他已经喜欢上了县城,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是生活配套十分完善。

  在正定县医院东侧,还有不少的二层楼,类似城中村。这里的房主们有的经商,有的在政界,曾是正定比较好的居住区域,但随着新小区的兴起,部分人开始搬离。这里的胡同狭窄逼仄,附近的正定镇中学一直在扩大招生规模,曾经,无法住宿的学生们在这些二层小楼里群租。晚自习下课后,学生们陆续回到住宿点,胡同里开始热闹起来。

  生活的酸甜苦辣,写满了城市每个角落。

  念旧:整理古史,激励后学

  正定人念旧,他们雅好文史,结为圈子,梳理这个城市历史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来往过的各色人等。即便离开正定外地生活的人,也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以身为正定人骄傲。

  早在20年前,正定就成立了“正定古文化研究会”,郑孝燮、罗哲文、史树青等文史大家作为顾问,还坚持编纂会刊《古圃》,刊发研究会同仁撰写的正定文史文章。多年来,正定文史资料的整理已蔚为大观。可以说,正定的古文化日渐为大众所知,一方面是因为知名学者的慧眼识珠和不吝揄扬,还跟这些乡土学者的孜孜矻矻地挖掘整理分不开。

  在正定当地的学者中,县教育局原局长王志敏、封贵元等人被视为核心人物。王志敏毕业于北京大学,雅好诗文。他与友人朱博华合作写了一篇《正定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庚寅之春,清风穆如,登古垣而凭眺,揽气象之雄浑,察物命之律动,觉万类之勃发……”抒发对正定这方水土的赞颂之情。曾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学热中大放异彩的贾大山,1997年英年早逝,王志敏很快为这位乡贤做了详实的传记。

  封贵元从多部正定县志整理出厚厚的正定明清大事件,每一年正定的大事全都有了。大事记详细到连村落历史也有闻必录。诸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完县南腰山郭姓村民到正定定居,为表示不忘祖居地,将村庄定为“完民庄”。

  曾在正定县地名办工作过的张银耀,写得一手好字,曾系统整理赵云的资料,将赵云的一生写成剧本,普及赵云事迹。

  在正定一洲医院西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名叫正定常山孺子读书社,书店经营者是傅志伟。以前,正定的文化人一直缺少一个合适的谈艺论文的场所。从1999年开始,这个小书店就成了正定文化小论坛,每月举行两次沙龙活动。思想的碰撞丰富了各自的视野。古文化研究会的王志敏就是沙龙常客。在这里,他找到更多热爱正定文史的同道。

  正定偶或成为舆论热点,这些学者们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北洋总理王士珍故居是不是可以开饭店的争议中,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志勇说,王家大院成为饭店后,确实吸引来很多人来参观,但是他不赞成将此改做饭店。他认为,应把王士珍故居做成王士珍名人馆及正定民俗博物馆。而正定文联副主席刘瘦云则认为,王家大院如果可以建造博物馆加以利用,当然不错,但是王士珍的博物馆如何展陈?展陈了谁来看,值得思考。而经过修缮开设饭店茶社,同时,适当展出王士珍的生平简介,未尝不可。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不断的争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城文化的保护。王志敏说,近年来,正定人对正定的研究已经是“遍地开花”。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定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栏目“天南地北正定人”,采访在各行各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正定老乡,受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关注。这些功成名就的正定人,成了当地学生学习的榜样。

  发展:夯实基础,统筹城乡

  2012年,正定全县人口47万余人,GDP总量为225亿元,人均GDP为47150元。这个数据,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万余元。

  已经发展多年的正定小商品城周边,高楼云集,商户林立,成为正定商贸的前沿阵地。涵盖家具、建材、服装、茶叶等经营业态,在整个石家庄商业版图上越发抢眼。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正定开设分支机构,争抢这里的资金流。不久前,北国商城也将分店开到了正定,与当地的零售巨头瑞天商厦展开“白刃战”。商业竞争给居民带来更多便利。

  近年来,正定多次登上“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在招商引资方面取得不俗成绩。正定的工业可圈可点,有苹乐面粉机等中国驰名企业,还有常山生化这样的上市公司。这些企业吸纳了县里大量劳动力。但是,正定还是缺乏航母级、科技含量高的大型企业。现有的不少企业,员工收入普遍不高。

  虽然工商业有不错的底子,但实际上,正定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相当数量的居民仍然依靠种地为生,收入较低。让该县北部村民不满的是,一条通往县城和石家庄最近的通道正行公路,居然破损了六七年无人整修。“我们把一生的积蓄交给孩子在县城买房,为县城建设做出了贡献,可是为什么我们家门口的路却一直无人过问?”采访中,正定当地居民表示,同是正定,南北差距太大了。在正定的交通规划中,这条群众反映多年的重要通道仍看不到维修的迹象。十几万正定居民,仍然要继续在坑洼路面上颠簸着进城。

  在正定县城东部,崭新的正定新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正定新区的建设被省会石家庄赋予重要使命,在规划中,新区总面积达到135平方公里,将承载140万人口。据介绍,正定新区锁定“低碳、生态、智慧”三大目标,将努力打造成财智要素集聚、功能多元复合、生态人文和谐、水绿交融共生的创新动力之城、宜居活力之城和滨水魅力之城,使之成为展现城市建设上水平、出品位、生财富的示范区和体现繁华舒适、现代一流石家庄形象的新地标。新区范围内的村民,变身为市民,医疗、养老等方面得到全面保障。

  一边是世俗的生活,一边是超脱人间烟火的古文化,身处其间的正定人,有骄傲,更有期许。正定人感受着这座古老城池的脉动,体会着正定的三昧和五味。他们无不期待着,正定城乡发展更为均衡,居民生活更为富裕,成为特色鲜明的生态古城。(记者 郭天力)    

关键词:正定,居民,生活

分享到:
打印 收藏本页
稿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曹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