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九连涨,公众咋没感觉
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这是2005年以来,国家连续第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不过,不少普通退休人员表示,对退休金连涨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生活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10日《河南商报》) 应该说,养老金连涨带来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过去8年累计月人均增加1021元可都是真金白银,可民众为啥依然没感觉? 原因大致有三。首先,九年连涨属于“人为调整”而非“机制调整”,这就使得养老金调整政策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记者采访中,一些企业退休职工在欣喜之余,也流露出对于“明年要是不涨了怎么办”的忧虑。其次,与养老金双轨制的巨大鸿沟相比,这种调整还停留在小修小补的层面。毕竟,在企业职工养老金上涨的同时,基数原本就高的公务员退休工资也在涨。据介绍,此次调整后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893元,但目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在4000至5000元,前者尚不足后者一半。更关键的是,由于涨幅不及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涨幅,养老金的实际替代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自2000年以来却呈逐渐降低的趋势。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不足机关事业单位的一半,甚至低于50%的国际警戒线。 一言以蔽之,“双轨制”已经成为养老制度改革绕不过的死结。一方面,养老待遇的不公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造成了阶层和群体之间的情绪对立;同时,双轨制迟迟不破,也羁绊了退休年龄、养老金管理体制等其他方面的改革。 眼下,社会公认的收入分配改革主线是“提低、控高、扩中”。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养老制度改革,也不能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在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同时,必须对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开刀——养老金九连涨不如一次并轨。只有每个劳动者都按规定缴费和享受福利,才能在实现制度公平的同时,为养老金做实个人账户、提高统筹层次、实现保值增值创造有利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破除双轨制不能是某个领域的单兵突进。2008年2月,国务院就提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但5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对养老制度改革来说,须做到一揽子的系统改革,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这三大体系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所言,“要减少改革阵痛的次数,两次就疼一次吧,早晚的事。” |
关键词:养老金,九连涨,没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