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农妇李祥娥:养鸡养鸭拾荒供俩小叔长大成人
张家口桥东区姚家庄镇姚家庄村村民李祥娥,今年49岁,2010年被评为感动张家口十大新闻人物。她孝敬婆婆,是远近闻名的好儿媳;婆婆走后,她用柔弱双肩撑起濒临垮塌的家庭,像妈妈疼爱儿子一样照顾两个小叔子,一直延续至今。“老嫂顶母”,在他们叔嫂之间演绎得淋漓尽致。 家庭不幸柔弱女子担当顶梁柱 1997年,宣化县深井村的李祥娥到了嫁人的年龄,经人介绍,这一年她结识了桥东区姚家庄村青年芦海军,后结为伴侣。从进门的第一天起,她就承担起了照顾久病瘫痪在床婆婆的责任,喂水、喂饭、按摩身体、伺候大小便……几年间从未间断,直至把婆婆送走。 没娘的孩子像根草。婆婆走了,两个年幼的小叔子像断了线的风筝。在聋哑学校上学的二小叔芦海斌背着书包离开学校,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的三小叔芦海春也辍学了。屋漏偏遇连阴雨。就在婆婆刚去世不久,丈夫因车祸住进了医院,经检查还患有严重的糖尿病。面对接踵而来的不幸,乡亲们怜惜,有的伸出援助之手,然而都被她婉言谢绝。李祥娥毅然决定,打起精神,以对丈夫执着的爱,用自己瘦弱身体撑起这个濒临破碎的家。 “老嫂顶母”帮残疾小叔子成家立业 二小叔夫妇谈起大嫂几年来对他们的照顾泣不成声,竖起大拇指久久不愿放下。 芦海斌那一年18岁,正在特教学校上学,母亲走后,大哥有病,他看到嫂子一个人为了全家忙里忙外,一天天地消瘦,几年来没能添加过一件新衣服,背着行李从学校返回家中,拿着锄头哭着下了地。看到海斌的举动,李祥娥心中一阵酸楚:“娘走了,我也要供你上学。”第二天,她就把海斌重新送到学校,硬是供到了他毕业。 2009年,海斌通过网上认识了湖南郴州市一位聋哑女青年,很快热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为了小叔子一辈子的幸福,寒冬腊月,李祥娥千里迢迢领着海斌到了女青年的家,在确实了解了女方家的实际情况后,最终为海斌定下了这门亲事。 买房、置办家具、举行婚礼,李祥娥都为小叔子想得十分周全。婚后,为了让小两口自食其力,给他俩都找了工作。 如今,小叔子芦海斌跟着嫂子李祥娥摆摊,每月能有700多块钱的收入;海斌的妻子在艺海宾馆上班,也有近千元的收入,聋哑小夫妻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祥娥告诉记者,老二卢海斌成家几年了,小两口的家门钥匙一直交给嫂子拿一把,嫂子李祥娥家的钥匙也交给了他们,出出进进互不避讳。海斌在外摆摊,嫂子经常做饭给他送去。海斌拿回稀罕吃的,也忘不了给嫂子家放上一份。为了和海斌语言沟通,李祥娥专门到聋哑学校旁听,学会了哑语。 摆摊拾荒供小叔子上大学 “嫂子真是我的大恩人,为给老母亲看病,家里落下了好几万块钱饥荒,大哥又有病,干不了重活,还要养活两个侄子,嫂子捡破烂、养活猪和鸡,供我上完了四年大学,还要帮我还完助学贷款,真是不容易啊。”在高新区一家汽车销售店任会计的芦海春,提起嫂子李祥娥的好处来感激地说。 “兄弟,你尽管放心地到大学里读书,家里有嫂子呢,你是咱芦家唯一的希望,将来一定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只要嫂子还有一点能力,就绝不让你失学。”尽管时间已经过去5年了,但回想起拿到大学通知书那一刻嫂子的一席话,他至今记忆犹新。从海春上大学的那一天起,接下来四年多的日子里,李祥娥为了供三小叔上学和还助学贷款,每天起早贪黑到镇上捡破烂。从地里干完活回来还要背一些猪草,养三口大猪和上百只蛋鸡。逢年过节,一家四口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姚家庄信用社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李祥娥经常到信用社把攒下的元元角角的钱,寄给在武汉上大学的小叔子。现在,海春仍然珍藏着一个笔记本,上面密密匝匝地记着嫂子每次寄给他的钱。今年,李祥娥在镇上摆起了炸鸡串摊点,把积攒的10000元钱全部用来还了卢海春的助学贷款。直至海春的助学贷款彻底还清了,李祥娥才松了一口气。“现在我家老三上班了,我们的生活也比以前宽裕多了,等他娶媳妇成家时,如果给他买不起新房,就把我的房腾出来让给老三住,我一直就是这么盘算的。”李祥娥认真地说。 |
关键词:农妇,大爱,孝顺,张家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