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殡葬,带来文明新风
树葬、海葬、花坛葬等绿色殡葬新形式,不仅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青山绿水,而且可以为生者提供一个寄托哀思和怀念之情的健康文明新方式——— 不再渺茫的树葬梦 “我能有此殊荣吗?停尸于你柏丛。我能有此福分吗?埋骨于你根下……”79岁的安栋梁是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副教授,他认为树葬是最好的殡葬方式。多年来,他与好友施嘉宝共同倡导绿色殡葬新形式———树葬,并于去年签订了《树葬自愿签字协议书》。“去年,我们还在为找不到合适的树葬地点而发愁。那时,石家庄市只有一家陵园提供树葬服务,收费高达1.8万元,并且具体形式是两棵树中间立一块碑,根本达不到节约土地的目的。”3月28日,安栋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今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有一家陵园主动联系我们商讨这个事。” 在安栋梁看来,理想的树葬形式应该是纯公益性质的,不用墓碑和墓穴,只要把骨灰撒在生前认养的那棵树下,再在树上悬挂一个写有逝者姓名的牌子。今年,石市已有三所陵园提供树葬服务。其中,平山县古中山陵园可以提供免费的树葬服务,还为祭奠的家属提供免费的烧纸换鲜花服务。“树葬只是绿色殡葬的一种,绿色殡葬还包括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安葬形式。”石家庄市殡葬协会秘书长刘运生介绍说,“从石家庄的情况看,目前绿色殡葬主要还是海葬。石市每年清明节后会组织一次集体海葬活动。截至2012年,已组织海葬活动15次,共有700多位逝者的骨灰被撒入渤海湾。今年3月30日,石市首座海葬纪念碑———‘海之魂’将在平山县古中山陵园正式启用。该陵园将免费把参加海葬的逝者姓名镌刻在纪念碑上。” 绿色殡葬引领文明新风 “绿色殡葬,倡导少占地或不占地,生态化、无污染的多元化安葬形式,引导文明环保祭扫新方式。它有利于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减少土地浪费、木材浪费和资金浪费。”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副调研员魏子衡认为,旧葬法礼仪繁杂,而绿色殡葬新风不但程序从简,而且形式健康新颖,可以更好表达家属的哀思和怀念之情。“推广绿色殡葬,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平山县古中山陵园董事长赵志国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成本不断上涨等原因,墓地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引导和推动绿色殡葬,为国家省了地,也为小家省了钱。” 省民政厅统计数字显示,我省从1959年开始实行以火化为主的殡葬改革以来,截至2012年底,平均每年节约木材逾17万立方米、节约资金3.36亿元。“在火化已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推广普及海葬、花坛葬、草坪葬等绿色殡葬新形式,已经成为当下深化殡葬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所在。”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在一些城市流行购买豪华商业墓地的奢侈之风,在一些农村则出现大操大办、大碑大墓来扩大殡葬占地的不良倾向,使殡葬改革所带来的节地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传统观念成推广桎梏 “从我省总体情况来看,选择绿色殡葬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但占总体的比例还是偏小。”魏子衡坦言,“几千年形成的传统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同时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使大操大办、大碑大墓等行为很难转变。”“今年,我们的花坛葬设置了120个位置,可到现在来报名的也就十来个。”赵志国告诉笔者,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桎梏,让绿色殡葬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人活了一辈子,走了也总要葬得体面点吧,希望可以买一块好的墓地,这个终归是我们的传统。”3月28日,接受笔者街头采访时,75岁的省会市民陈大伯一听“绿色殡葬”连忙摇头。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马女士则说出了她的苦衷:“我也知道厚养薄葬的道理,但是如果老人安葬得太节俭,我怕别人说我不孝顺。” 怎样推动人们观念的转变?魏子衡表示:“今后,我们将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认识绿色殡葬、支持绿色殡葬、选择绿色殡葬。同时需要全社会的配合,坚持不懈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让绿色殡葬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理解。”赵志国则认为,推广绿色殡葬,还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让各地陵园的绿色殡葬服务能够长期持续地开展下去。 |
关键词:殡葬,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