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 多一些生命的思考
清明又至,焚香祭奠,扫墓踏青,寄托哀思,是不变的主题。为了提升清明节的文化和精神内涵,请多一些生命存在的价值思考。 著名心理学家张德芬说过,“不知死,焉知生。了解死亡、期待死亡、拥抱死亡,不但能让我们活得更好,也让我们扩大自己的视角,对人生有一番不一样的领悟”。为了更好的珍惜“生”,请让我们虔诚地俯下身子,跪拜在先人的墓前,多去体会死亡的味道,思考死亡的价值和意义:回味历史的沧桑,体会生命的无常,珍惜永久的温情真情。让我们更加理解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永远感恩。 只需要在生命的边缘多一些逗留和停留,我们对人生、生命的理解,顿时会开阔、豁达、大度很多,放不下的诸多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社会焦虑、公平焦虑症,也更愿意接受、宽容和谅解。阳光更加灿烂了,生活和亲情更有味道了。我们由此会更加珍惜生命,给社会、家人和自我酿造更多的爱。 一位朋友说,每次去火葬场参加遗体告别仪式,心总会沉甸甸的,总会对人生和生命,进行无意的深度思考。自我也真的在这种思考中,得到了更多的淡定从容、人格静气。这就是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给予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收获。———清明节挖掘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也是一种死亡教育。 不要认为思考死亡“不吉利”,作为一种生命进化过程,社会发展规律,这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也无需回避。只要我们得到更多有意义的生命思考,人生发展动力,就算是有所谓“不吉利”,也没有什么。据报道,美国的一些小学还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死亡课”,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殡葬业从业人员或护士走进课堂担当教师,跟孩子们认真地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事,并且让他们轮流通过演剧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亲人因车祸死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体验一下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因为生命教育就应该从“死亡教育”开始。在金钱和利润成为主要发展目标的当下,很多人已经不再对生命存在和意义进行深入认真的思考了,在更多情况下,我们关注金钱,而忽略了精神质量;关注功名利禄,而忽视了对生命的终极思考;关注外在性、炫耀性的东西,而失去了必要的内在关注、心灵的宁静的发展。看看身边的某些人,很有钱,却没有亲情;地位很高,却为富不仁等,与这种生命和生活思考的缺失,感动意识的匮乏,不无关系。连对生命流失的同感和珍惜意识都没有了,如何会成就“成功和有意义的发展”呢?充其量是一种“外在辉煌,内在空洞”的“发展躯壳”。不能不引起警惕!我们应该努力纠正!(刘克梅) |
关键词:清明,生命,思考,扫墓,踏青 |